关于孙子兵法里的问题
题目
关于孙子兵法里的问题
孙子兵法里讲: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可我在有的书上还看到“倍则分之,敌则战之”,到底是哪个分之,哪个战之,各有各的道理,到底哪个才是原著.还有“攻之”和“战之”有何区别,不都是对敌实施进攻的嘛.这几句意思是什么,我家有五六本孙子兵法的书,都对比了它们的释义,还是不太懂,能讲明白点吗?最好可举例子,通俗易懂.希望各位对孙子兵法有研究的朋友指教.感激不尽!
不好意思,我这已没有财富悬赏了,抱歉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十则围之]-------十倍于敌,就可把孤敌包围起来,以多围寡,用军队的气势战胜敌人的心理,不起刀兵,兵不血刃的打心理战,上兵伐谋嘛;[少则逃之]--------自己兵力少就得逃啊,走为上计,保存实力,养精蓄锐,以备再战;[不若则能避之]-----------兵力比敌军弱,就不要与敌交战,就得守,因为对于不能战胜的敌军,只有以守为攻掌握主动权,再出奇制胜,避实就虚(可胜者,攻也,不可胜者,守也);那其它几句何解,原因是什么,还有我在网上书上看到很多“战之”和“分之”调乱了,看了释义,各有各的道理。不过我认为应该是“倍则战之,敌则分之”,两倍于敌就要想方设法战胜它,要让对敌方有利的条件而对我方有害的条件化为乌有,速战速决。势均力敌就是使用离间计把敌人分成几部分,然后各个击破,不要有两败俱伤同归于尽的心理,因为我们要(自保而全胜),我现在不懂的是:[1]、五倍于敌为什么要攻之,[2]、攻之和战之有何区别,[3]、原著里到底哪个是分之哪个是战之。我知道孙子在书上要我们多应变、奇正,在战场没有必定的规则,围师必阙是留敌一线生机,别让敌人有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心理,虽然他在这是举例,我现在就是想知道他举这些例的意图
答案
提问者的这个问题是由于孙子兵法中流传的版本不同造成的,很难说哪个正确哪个错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偏偏比较早的汉简本孙子兵法这个地方残缺不全,无法厘清孙子的原著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需20天完成,如果单独由甲队完成需30天,现在由乙队先做12天后,再由两队合做多天能完成?
- 我们规定“※”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A※B=(A+B)-(A-B),那么3※(-5)=_.
- 九根加热管,三根并联为一组,380v电源 星形接法 测得单根电阻18欧 请功率是多少啊?
- 一个电阻1min做了3600J的功,则它消耗的电能是多少焦耳,产生热量是多少焦耳,他的功率是多少瓦
- 关于幸福是什么的英文作文带翻译
- 排水法收集气体应在气泡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用不用再写上连续二字
- 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Wilson asked Steve,"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
-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叙述中,错误的是
- 已知函数y=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当x<0时,y=f(x)是减函数,若|x1|<|x2|,则( ) A.f(x1)-f(x2)<0 B.f(x1)-f(x2)>0 C.f(x1)+f(x2)
- 一条幼虫长成成虫,每天长大一倍,40天长到200厘米,问:第36天长到多少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