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古文中的通假字是怎么产生的?
题目
请问古文中的通假字是怎么产生的?
答案
文字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语文现象.所谓通假,就是指音同或音近字的通用和假借.中学语文教材中,把一部分古今字也作为通假字来看待.
通假字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书写或传抄是笔误,或为图省事有意写了笔画较少的音同、音近或形似的别字,后人沿用下来,约定俗成,也就成了通假字.在阅读文言文时,如果遇到某个字在句中用它的本义、引申义都解释不通时,就可以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如:“且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鸿门宴》)一句中,如果把“蚤”解释为“跳蚤”,这句话的意思就不可理解了.这时,如果从同音字角度找答案,把“蚤”看成“早”,全句的意思也就明白了,因此,我们就可以说,在这一句中,“蚤”通“早”.如上所说,古书中的通假字是同音(或近音)代替的产物,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同音字都可以互相借用.这里的借用是有条件的.一般地说,以下三种情形可以通假:
(1)、声旁字和形声字可以通假.如:“将军禽操,宜在今日.”(《赤壁之战》)句中“禽”通“擒”,“禽”是“擒”的声旁字.
(2)、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可以通假.如:“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墨子.公输》)句中“距”通“拒”,都是以“巨”为声旁的形声字.
(3)、有时候,形声字还可以和它的声旁字通假,如:“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句中“指”通“旨”,“旨”是“指”的声旁字.
另外,音同或音近的字,也可以通假.如前面所列举的“蚤”通“早”就是一例.了解和掌握相当数量的通假字,学会通假字的辨认方法,对于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举一反三
已知函数f(x)=x,g(x)=alnx,a∈R.若曲线y=f(x)与曲线y=g(x)相交,且在交点处有相同的切线,求a的值和该切线方程.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完成对话:It is in the evening,Jim and his father and mother are in the room ,
- 元素和同位素元素
- 在图上剪一刀,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
- He thinks she will be here on time ,——?变反意疑问句
- 一个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得到它的相反数的对应点,则这个数是( ) A.-2 B.2 C.212 D.-212
- sin2α=3/5,且为锐角,则sinα+cosα=什么
- (3xy^3)^-2 分之(3x^-1y^-2)^2·(x^2y^2)^3快一点
- 1.If a bear is in danger ,it will a______ people
- 初一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应用题,在线等.
- 两个200v,40w 的灯泡串联在380v的电压上,通过灯泡的电流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