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点?
题目
陶侃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点?
答案
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
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他还是个有争议的人物,赞扬的,贬斥的,以及为他辩诬的人都有.
原籍都昌,后迁居庐江郡寻阳县.陶侃的先辈,史书上记载不详.其父陶丹,孙吴时曾当过边将,官至扬武将军.扬武,系杂号,地位不高.陶侃先世无显赫仕宦可以溯记,年轻时又当过寻阳的“鱼梁吏”,说明其家属于“寒门”这类社会地位很低的阶层.西晋灭吴后,中原人称江南人为“亡国之余”,江东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
陶侃少年时因父早亡,家境竟至“酷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是位很坚强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在这种环境下,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湛氏对陶侃管教很严,并通过自己纺织资助儿子去结交朋友.后来,陶侃在县功曹周访的荐引下当上县主簿,才开始摆脱充当贱役的地位.一次,鄱阳郡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仓促间陶侃无以待客.湛氏截发换得酒肴,陶侃“斫诸屋柱”为薪柴,终于备得一桌“精食”.次日,范逵上路,陶侃又追送百余里.范逵遂向庐江太守张夔“称美之.夔召为督邮,领枞阳令.有能名,迁主簿”.陶侃也倾心报答张夔的知遇之恩.“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众僚属皆面有难色.陶侃独请行,“众咸服其义”.有了这样的关系,陶侃即被张夔举为孝廉.靠这种身份,陶侃可以进入洛阳与上层名流结识,去实现他的大志.元康元年(291),惠帝后贾南风发动政变,独掌大权.这是“八王之乱”的开始.由于执政的贾模、张华尽心尽力,此后的七、八年间朝野安静,没有什么大的动乱.
大约在296年,陶侃来到了洛阳.当时的洛阳,经过几十年的修复、重建,又变得十分繁华、热闹起来.但是,京城的繁华却没有给陶侃带来什么锦绣前程.实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西晋在选官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世族子弟凭借自己的父、祖余荫即可身居要津,并不为今后升迁而费神.自惠帝即位后,更是“纲纪大坏,货赂公行.势位之家,以贵凌物.忠贤绝路,谗邪得志,更相荐举,天下谓之互市”.这种情况下,名流士族们谁还去理睬被中原人瞧不起的江南小人物陶侃呢?
陶侃也深知像他这种身份的人,没有权门当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阳官场上站住脚的.因此,他去求见“性好人物”的司空张华.但张华却“初以远人,不甚接遇.”陶侃对张华的轻视并不灰心.几次求见,“每往,神无忤色”.终于在张华的推荐下当上郎中.郎中有资格入选各类官职,但像陶侃这样的穷贱之士是根本挤不进那些显要的官位.“伏波将军孙秀以亡国之庶,府望不显,中华人士耻为掾属,以侃寒官,召为舍人.”陶侃虽然得到一介官职,他的出身,以及与汉人不同的相貌,依然为洛阳的达官贵人所轻视.有一次,他与同州里的豫章国郎中令杨晫同车去见中书郎南人顾荣.途中与吏部郎温雅相遇.温雅问杨晫:“奈何与小人同载?”名士乐广欲会荆扬士人,有人推荐陶侃,竟然也遭到非议.
陶侃在洛阳呆了五、六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这期间,西晋的内乱愈演愈烈.永康元年(300),赵王伦废贾后.第二年又废惠帝自己称帝.动乱就由宫廷内发展到宫廷外.洛阳内外已成为诸王军队冲突、争夺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寓居洛阳的江东士族纷纷返家避乱.此时陶侃已经认识到,在洛阳的这种门阀政治下,他是难于出人头地的.又因受到江东士族纷纷返回家乡气氛的影响,他也准备南下了.适经朋友推荐,他得补 任武冈县令.武冈是荆州南部的一个县.陶侃打点行装,匆匆上路了.这时的陶侃已经四十多岁.他想起自己奋斗经营多年,竟然只落得到距政治中心远而又远的小县当县令的地步,其心情可想而知.
陶侃到任后,与太守吕岳的关系很紧张.他遂弃官回家.以后又当过郡小中正.如果不是晋末江南的动乱给他以侪身戎旅的机会,恐怕他终生也只能当个县令之类的小官.
举一反三
我想写一篇关于奥巴马的演讲的文章,写哪一篇好呢?为什么好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