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随着科技的进步,地图的概念

材料: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随着科技的进步,地图的概念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材料: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随着科技的进步,地图的概念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地图,阅读地图,分析图表和绘制图表,能够做到图象信息与文字信息转换自如,是学习地理的良好习惯和有效方法.下列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数学法则”是指比例尺B.“制图语言”是指图例和注记
C.“载体”就是纸张D.图像和文字可以相互转换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地图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使用“制图语言”,在一定的“载体”上,表达各种事物的空间分布,联系及时间中的发展变化状态的图形.(1)这里的“数学法则”,指比例尺,故A正确;(2)“制图语言”是指图例和注记,故B正确;(3)“载体”有多种形式,纸张是载体之一,故C不正确;(4)地图中图象和文字是一致的,图象和文字可以相互转化,故D正确,故选C.
举一反三
读下边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村庄⑧与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148米B.158米C.178米D.228米
小题2:图中最容易形成河流的是
A.②B.④C.⑥D.⑦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内容越详细
B.地图三要素是比例尺、图例、注记
C.1:100000代表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0米
D.地图中指向标永远指向北方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甲山的海拔为500米,乙山的海拔为900米,甲乙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
A.1400米B.-400米C.400米D.-1400米

题型:单选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图9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米,AB段为河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为
A.由东向南流B.由南向东流
C.由南向北再向东流D.由东向西再向南流
小题2:AB河段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则实际距离是
A.50米B.100米C.250米D.500米
小题3:某观测者测得山顶的气温为3℃,则图中最低气温接近
A.0.9℃B.1.7℃C.2.2℃D.3℃
小题4:图10是图9中O地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泥石流路线,游客此时正好位于O地,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A.①B.②C.③D.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某地的地形状况。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正确的是
A.甲为山脊
B.丙为山顶
C.乙处有可能发育成河流
D.丁处有可能欣赏到瀑布景观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区域地形类型为山地、高原
B.该区域内的陡崖位于山顶的东南方向
C.①、②两个山坡比较,①的坡度较陡
D.P、M两地相比,P地更易形成村落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