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微粒模型观察与比较。如下图所示,在钠与氯气的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1个钠离子;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1个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分)微粒模型观察与比较。如下图所示,在钠与氯气的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1个钠离子;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1个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因为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若用r、m分别表示微粒的半径和质量,以“<”或“>”或“≈”填空。 (1) m(Na) m(Na+); (2) r(Cl) r(Cl-); (3) r(Na) r(C1); (4) r(Na+) r(Cl-)。 |
答案
(2分,每空0.5分) (1)≈(2)<(3)>(4)< |
解析
试题分析:同周期的元素一般满足从左往右半径依次减小,因为半径越小,对电子的吸附能力就越强,外围的电子数就越多;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 (1)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m(Na)≈m(Na+); (2)因为Cl离子比Cl原子多了1个电子,所以Cl离子的半径大于Cl原子的半径;r(Cl)<r(Cl-); (3)根据同周期的元素一般满足从左往右半径依次减小,可知:r(Na)>r(C1); (4)比较离子的半径大小:第一看离子核外电子层数,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第二,如果电子层数相同,看核电荷数,核电核数越大对外界电子的吸引力越大,离子半径反而越小。Na+只有两层电子层,Cl-有三层,因此:r(Na+)<r(Cl-)。 点评:同周期的元素一般满足从左往右半径依次减小,本题难度较大。 |
举一反三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从化学的角度来解释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 B.分子间有间隔 |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发生了变化 |
|
过氧化氢(H2O2)的水溶液俗称双氧水,在医疗上可作为消毒***菌剂,每个H2O2分子由( )A.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B.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 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D.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
|
朝核问题引发了国际关注,核问题的关键是核能的如何利用。已知某种核原子的原子核中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那么( )A.该原子是一种氢原子 | B.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 C.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 | D.该原子核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