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B装置中,加入13体积的水后,迅速拧上瓶盖并震荡,现象是______,产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2)B装置中,加入13体积的水后,迅速拧上瓶盖并震荡,现象是______,产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魔方格

(1)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装置中,加入
1
3
体积的水后,迅速拧上瓶盖并震荡,现象是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3)C装置中,实验现象为______,原因为______.
(4)D装置的水槽内盛有澄清石灰水,点燃高低两支蜡烛,用钟罩将其扣在水槽内.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至少写出三条)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在火灾逃生时应该______.
答案
(1)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要配平.故答案为:3Fe+2O2
 点燃 
.
 
Fe3O4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瓶内压强减小,塑料瓶略微变瘪.故答案为:塑料瓶变瘪  H2O+CO2=H2CO3
(3)C装置中,下边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证明了二氧化碳的一个物理性质: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一个化学性质: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答案为:燃着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 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4)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水槽内的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生成的二氧化碳温度比较高,在烧杯的上方聚集,因此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在发生火灾时,有毒气体和烟尘会在上方聚集,因此应该用湿布捂住口和鼻子,匍匐前进.故答案为:钟罩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高处蜡烛先熄灭,低处蜡烛后熄灭;钟罩内液面上升等;低下身体(或匍匐)、用湿布(或蘸有石灰水的布)掩住口鼻(合理即可)
举一反三
通常情况下,对氧气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非常活泼B.比较活泼C.极不活泼D.无法确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相同条件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C.液态氧无色、无味
D.氧气能助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
铝箔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
通常氧气是一种______色__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呈______色.
小婷和小华同学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魔方格

(一)小婷做的实验是木炭与氧气的反应,用了上图所示A→B→C→D的操作流程.
(1)C操作中,为了使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小婷应该采用的操作______.
(2)D操作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______,实验的现象是______.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
(二)小华做的实验是铁丝与氧气的反应,如上图E.
(1)E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细沙的作用是______.
(2)小华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人集气瓶下部(没有接触到细沙,如图E所示),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答两点).
(三)交流与反思
小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小华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他们一致认为两个反应有着共同之处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