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2)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2)

题型:河南省中考真题难度:来源: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__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3)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边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O2
(2)C
(3)CaCO3;CaO+H2O==Ca(OH)2
(4)CO2被浓NaOH溶液吸收,锥形瓶内的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锥形瓶内的气压,使气球胀大;2NaOH+CO2==Na2CO3+H2O
举一反三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这些不同类别的物质之间反应时都可以生成盐,现有同学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络图。
(1)请任写一种符合图中组合⑥关系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组合⑥不能与图中已有组合重复)
(2)用面粉制作馒头的发酵过程中会生产有机酸,社其化学式为HR2R表示有机酸根成分,若在蒸馒头前加入小苏打,则蒸好的馒头有很多小孔,吃起来松软可口且无酸味。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所对应的是上图蒸好的哪种组合_______。(从①-⑩中选序号填入)
(3)通常类别相同的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物质,例如:SO2与水反应和CO2与水反应相似;SO2+H2=H2SO4,H2SO4=H2+SO2↑;在溶解性上CaSO4与CaCO3相似,均为难溶盐。已知煤燃烧所产生的烟气中含有SO2等气体,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易产生酸雨。若在煤中掺入适量生石灰,生石灰能与SO2反应,从而减少SO2气体的排放。请写出SO2与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SO2的实验室制法与CO2的实验室制法具有许多相似之处,请写出H2SO4和Na2SO4反应制取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若将SO2通入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Fe3O4可看作由Fe2O3和FeO组成。即Fe3O4的化学式也可以写成FeO·Fe2O3。请写出Fe3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黑龙江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题型:陕西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无毒,但是不能供给呼吸
B.家用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其物质类别属于盐
C.CO有毒,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防止CO中毒
D.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题型:新疆自治区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关于CO和CO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B.CO能燃烧、具有毒性和还原性
C.CO2不供给呼吸的性质和CO的毒性都会致人死亡
D.CO和CO2性质和用途的较大差异,是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的种类不同
题型:云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由“CO2”获得有关二氧化碳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
A.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每个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
题型:吉林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