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和铁是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铁生锈的条

铜和铁是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铁生锈的条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铜和铁是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金属。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铁生锈的条件是               ;铜表面也容易生成绿色铜绿,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其组成元素有       种。
(3)向铜锈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固体逐渐溶解,得到蓝色溶液,从蓝色溶液中回收铜的过程如下:

①操作a的名称是      
②证明B过量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蓝色溶液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
(1)3CO+Fe2O3→2Fe+3CO2(2)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4(3)①过滤 ②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有气体产生,则证明B过量
③Fe+H2SO4→FeSO4+H2↑ Fe+ CuSO4→FeSO4+Cu(2分)
解析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铁,则可知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2)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铜表面也容易生成绿色铜绿,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则可知其组成元素为4种.
(3)向铜锈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固体逐渐溶解,得到蓝色溶液,从蓝色溶液中回收铜的过程如下:

①得到蓝色溶液为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液,故可知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②证明B过量方法是: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有气体产生,则证明B过量.
③蓝色溶液加入过量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与Fe+CuSO4═FeSO4+Cu.
故答为(1)3CO+Fe2O32Fe+3CO2;(2)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4.
(3)①过滤;②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有气体产生,则证明B过量.
③Fe+H2SO4═FeSO4+H2↑ Fe+CuSO4═FeSO4+Cu.
举一反三
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B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液态物质,且A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和C,则B的化学式为       。   
(2)D和F含有相同金属元素,F为生活中常用的食品防腐剂,D与E反应生成F和B,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M+H→K+B ;N+H→K+D,则H的化学式是       ;N+H→K+D的反应类型是            
(4)能鉴别以上出现的盐的方法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完全相同B.铁粉作双吸剂和铁生锈的原理相同
C.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D.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金属资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
(1)根据右图的的应用实例,试说出金属具有的两点物理性质。

(2)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为什么日常生活中铝制品不易锈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离不开金属,我们要合理开发利用金属及其矿物资源。(1)本溪是一座钢铁之城,请你写出以赤铁矿(主要成Fe2O3)为原料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2)最近,本溪满族自治县发现了含“镓”的金属矿种。右图是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镓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金属资源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因此要加强废旧金属的回收。回收废旧手机中的金属材料有何意义?(答出两点即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或治疗)过程,其中图象能正确表示对应操作(或治疗)的是

A                     B                       C                   D
A.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份,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B.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C.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D.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Al(OH)3]治疗胃酸过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