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实验小组实验结束时,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为回收有关金属和盐,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回答:(1)步骤①中锌粉必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化学实验小组实验结束时,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为回收有关金属和盐,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回答: (1)步骤①中锌粉必须过量的原因是 。 (2)写出步骤①中发生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 。 (3)要检验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2分)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 (填“>”、“<”或“=”)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铜质量,必须要称量 的质量。 |
答案
(1)将废液中的Cu2+和Fe2+全部置换出来 (2)Zn+ CuSO4=ZnSO4 +Cu Fe+CuSO4=Cu+FeSO4 (3)取步骤④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此空2分) (4)> 固体D(或铜) |
解析
(1)只有加入足量的锌粉才能保证将废液中的Cu2+和Fe2+全部置换出来 (2)步骤一中发生的方程式为Zn+ CuSO4=ZnSO4 +Cu Fe+CuSO4=Cu+FeSO4 (3)如果步骤④中加入的稀硫酸不足,在固体C中就会有锌剩余,所以再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证明酸不足量。 (4)因为在反应过程中加入了锌,锌参加反应又生成了硫酸锌,所以最终所得硫酸锌的质量>原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称量出铜的质量,就可以求出硫酸铜的质量了。 |
举一反三
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不能和稀盐酸反应;将Y放入X的化合物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Z>Y>X | B.Y>X>Z | C.Y>Z>X | D.X>Z>Y |
|
下列各组物质中,在通常情况下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铁与硝酸银溶液 | B.银与硫酸铜溶液 | C.锌与稀硫酸 | D.氢氧化镁与稀盐酸 |
|
等质量的同一种稀硫酸分别与等质量且足量的镁、铁、锌发生反应,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之间关系的是
A. B. C. D. |
在氯化亚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反应完成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可能有FeCl2 | B.若反应完成后锌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和FeCl2 | C.若反应完成后锌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则一定有ZnCl2和FeCl2 | D.若反应完成后锌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2,则一定有ZnCl2和FeCl2 |
|
(6分)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某校同学以“比较锰、铁、铜3种金属的活动性”为课题进行探究。 提供的药品:铁片、铜片、锰片、稀盐酸、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锰溶液。 【作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对3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 ; 猜想二:铁>铜>锰; 猜想三:铁>锰>铜。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猜想成立,同学们分成三组,分别针对一种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①第一组验证猜想一。实验方案是将锰片、铁片分别放入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②第二组验证猜想二。实验方案是将锰片放入 中,观察现象; ③第三组验证猜想三。实验方案是(只用两个实验): 。 【实验及结论】各组通过实验和交流,确认猜想一是正确的。第一组同学的实验现象是: 。 (2)铜与锌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种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同一种稀硫酸,并将每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和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 第1次
| 20
| 17.4
| 第2次
| 20
| 14.8
| 第3次
| 20
| 12.2
| 第4次
| 20
| 12.0
| 第5次
| 20
| m
| ①表格中m= ; ②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