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盛有50g10%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如图(纵坐标表示烧杯中其他量的变化)所有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错误的是(  ) 

向盛有50g10%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如图(纵坐标表示烧杯中其他量的变化)所有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错误的是(  )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向盛有50g10%Ba(OH)2溶液的烧杯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如图(纵坐标表示烧杯中其他量的变化)所有有关量的变化与所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A、稀硫酸和氢氧化钡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当两者不断反应时,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小,当硫酸过量时溶质的质量又会逐渐增大,图象正确,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显碱性,随着酸量的增加溶液的碱不断减少,pH值变小,直至恰好反应pH=7,再加入稀硫酸酸性不断增强,pH小于7,图象正确,故B不符合题意.
C、随着反应的进行沉淀量不断增大,直至恰好反应,沉淀量不再改变,图象正确,故C不符合题意.
D、不断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水的质量不断增加,不会出现不变的情况,图象错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氢氧化钡与稀硫酸的化学反应事实,能理解图象表达意思,针对图象表达,再联系反应事实即可解答.此题注意药品的量改变,导致情况的不同.
举一反三
下列物之间的转化,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①C2H5OH→CO2 ②CaO→Ca(OH)2③H2O2→H2O ④HNO3→HCl  ⑤Fe3O4→Fe.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化学实验室需经常取用NaOH溶液,当多次揭开其瓶盖后,同学们猜想该试剂可能部分变质了,若这种猜想通过实验验证是正确的,请完成下列各题:
(1)NaOH溶液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面是小强同学设计的验证过程,请根据实验现象和你的理解填写下列空白处:
实验操作过程
实验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得出的结论
①用试管取待测液少量,向其中滴加稍过量的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        +BaCO3
溶液中含CO32
②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静置后,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        溶液.
溶液呈红色
 
溶液中含OH
 
(3)若将②中加入的溶液换成某盐溶液,会产生与②中不同的实验现象,也可得出②中相同的结论.写出一种符合条件的盐的化学式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Y表面有气泡产生;将X、Z放入AgNO3溶液中,X表面有固体析出,而Z表面没有变化.根据以上事实,判断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Y、X、ZB.X、Z、YC.Y、Z、XD.X、Y、Z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牙膏中常用碳酸钙、二氧化硅等物质作为摩擦剂.某同学对牙膏中摩擦剂碳酸钙的含量进行探究.
【实验原理】测定C装置中生成的BaCO3沉淀的质量,通过计算确定牙膏中CaCO3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CO2+Ba(OH)2=BaCO3↓+H2O,牙膏中其他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产生.
【实验装置】

根据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有:①搅拌B、C 中的反应物,使其充分反应;②                                         
(3)从C中过滤出BaCO3沉淀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和玻璃棒;
(4)实验中准确称取三份牙膏样品,每份4.0g,进行三次测定,测得生成BaCO3的平均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       
(5)若没有A装置,直接通入空气,则测得CaCO3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运用分类思想认识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柠檬酸、碳酸均属于酸,它们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B.氮气、氢气都属于非金属单质,它们都能在氧气中燃烧
C.氧化钙、氧化铝均属于金属氧化物,它们都易溶解于水
D.硝酸铵、氯化铵均属于铵盐,它们都能跟碱性肥料混合使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