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发酵粉,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她很感兴趣想弄明白,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

小梅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发酵粉,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她很感兴趣想弄明白,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小梅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发酵粉,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她很感兴趣想弄明白,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呢?请你一同参与小梅的探究.
【提出问题】小梅要探究的问题是                                  
【查阅资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易溶于水,其固体或溶液受热时均能分解,生成一种盐、一种气体和水.
【实验探究】小梅按下列实验方案探究小苏打受热分解的产物.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适量小苏打固体于试管中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1)试管口处有液滴生成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生成的液滴是水
(2)生成的气体是   (写化学式)
2.取少量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溶于水并加入稀盐酸
               
生成的盐是碳酸钠
 
【实验结论】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气室,使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那么小苏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拓展延伸】小玲查阅资料发现:①NaHCO3+NaOH=Na2CO3+H2O;②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小玲把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却无明显现象,她产生疑问:这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在老师帮助下,它们分别通过以下2个实验证明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的确发生了反应(方案1和方案2的实验过程没标出).

【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
小玲认为当B中溶液变浑浊,就能证明有Na2CO3生成,细心的小梅认为该结论不对,其理由是                                                            .小梅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1来证明反应后生成了Na2CO3.那么方案1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小明接着上图中实验,又设计了方案2来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那么方案2是(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总结归纳】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一是                   ,二是                    
答案
【提出问题】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
【实验探究】CO2   有大量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2NaHCO3Na2CO3+H2O+CO2
【拓展延伸】
【实验1】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实验2】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
【总结归纳】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解析

试题分析:【提出问题】根据题中信息可知,小梅要探究的问题是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
故答案为:发酵粉为什么能让蒸出来的面包疏松多孔;
【实验探究】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故答案为:CO2
根据生成的盐是碳酸钠,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有大量气泡产生;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可知,小苏打受热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HCO3 Na2CO3+H2O+CO2↑;
故答案为:2NaHCO3Na2CO3+H2O+CO2↑;
【拓展延伸】【实验1】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为证明溶液中有生成的碳酸钠,可以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如有气泡产生,则有,否则无;
故答案为:氯化钙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在溶液中也产生沉淀;取少量反应后滤渣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若产生无色气体证明有Na2CO3生成,反之则没有;
【实验2】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把反应后的溶液加热,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有没有二氧化碳即可;
故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NaHCO3存在,反之则没有;
【总结归纳】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或者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故答案为: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证明反应发生;可以通过检验产物证明反应发生.
点评:此题考查根据题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实验1和实验2问题不太好想,如果够细心,结合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应该能得到一些启示.
举一反三
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Na2SO4,H2SO4, KCl
B.NaCl,Cu(NO32,Mg(NO32
C.CaCO3,Ba(OH)2,ZnCl2
D.K2CO3,NaCl,Ca(OH)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混合,混合后的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发生反应的是(  )
A.Ba(OH)2B.FeC.HClD.FeCl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B.乙表示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C.丙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D.丁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B.10克碳酸镁和碳酸钠
C.5.5克氧化铜D.10克镁粉和铜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A和滤液B,向滤渣A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A中一定有        ;滤液B中一定有的金属离子是      ;一定没有的金属离子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