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北武汉,31题)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

(2011年湖北武汉,31题)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1年湖北武汉,31题)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80℃、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g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65℃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40℃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 _   (填序号)。
①升温 ②降温 ③加溶质M④加水 ⑤加另一种固体N⑥恒温蒸发水 ⑦与40℃时M的饱和溶液混合
(3)20℃时,用固体粉末M和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M溶液,必须用到的仪器有:托盘天平(带砝码盒)、烧杯、______。
答案
(1)无法判断 (2)②③⑥(3)药匙、量筒(100mL)、胶头滴管、玻璃棒
解析
分析:(1)溶液的饱和比较明确的表象是溶质与溶液共存,65℃无晶体析出,因此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2)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的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加入溶质和降温三种方式完成.
(3)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进过计算、称量、溶解三步,结合此步骤选择相关的仪器.
解答:解:(1)溶液的饱和比较明确的表象是溶质与溶液共存,温度降到65℃时无晶体析出,因此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是否饱和应该是无法判断,故答案为:无法判断.
(2)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的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加入溶质的方法完成,由于其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故也可采用降温的方式完成.故答案为:②③⑥
(3)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进过计算、称量、溶解三步,结合相关的操作选择出所需的仪器,故答案为:药匙、量筒(100mL)、胶头滴管、玻璃棒
举一反三
(2011年山东泰安,26题)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当温度为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甲中含有少量的乙,若提纯甲,可采用         法(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或“过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湖北宜昌,1题)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我能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________℃时,物质A和C的溶解度相等;
⑵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从t2℃降温到t1℃,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
⑶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g。小丽向100g t2℃的水中加入50gA物质,意外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A物质的晶体析出,我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是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湖南邵阳,26题)甲、乙两物质的溶解曲线如右图所示。

(1)当为________℃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欲将t2℃时甲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t1℃时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m g,升温到t2℃所得溶液的质量            (填“>”、“<”或“=”)m g。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湖南衡阳,25题)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P点表示的意义是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将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填一种即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福建省晋江12.)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80g
D.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