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提出问

(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提出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O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可能是NaOH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可能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你认为可能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写一条即可)。
【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猜想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a、b、c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5%、10%、20%的NaOH1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100%]。请你观察右图回答问题。①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        )
A.小于30s     B.30-90s   C.90-140s  D.140-180s E.180-280s F.大于280s
答案
 仪器不干净,含有酸性物质(合理均可)
(1)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
除去溶液中的氧气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猜想不正确_
2.向冷却后的……
隔绝氧气
(2)2NaOH+CO2 =Na2CO3+H2O   若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试管中溶液的红色也能褪去
(3)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越快;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小,色度值越大。②F
解析
 
试题分析:【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我认为可能还与仪器不干净,含有酸性物质有关;【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1.将NaOH溶液加热煮沸,其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氧气,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目的是隔绝空气(或氧气)实验现象为溶液变红,过一会红色消失,实验结论是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 =Na2CO3+H2O;。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若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试管中溶液的红色也能褪去;(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观察右图,可知结论①: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大,酚酞试液变红后褪色越快;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越小,色度值越大。②推测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大于280秒,因为其色度变化由85%到95%时需要140秒多点,故到完全消失需要280秒以上。选择F
举一反三
(10分)糕点疏松剂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氢钠,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探究实验一】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用pH试纸测得碳酸氢钠溶液的pH约为10,由此得出结论是碳酸氢钠溶液呈  
【探究实验二】碳酸氢钠能否与酸反应:取少量固体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现象为  .结论:碳酸氢钠能与酸反应.
【探究实验三】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在铜片上加热,如图所示.
(1)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珠.
(2)充分加热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3)通过进一步实验来确定充分加热后的固体产物的成分.限选试剂及仪器:稀盐酸、氯化钙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蒸馏水、试管、胶头滴管
序号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①
 取少量加热后的固体产物放入试管A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振荡溶解,滴加足量
 氯化钙 ,振荡,静置
 产生白色沉淀
产物含Na2CO3
 ②
 取操作①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B中,滴加
     
 
              
 产物不含NaOH
(4)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呼吸面具的制氧原理产生好奇心,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呼吸面具中制取氧气的主要原料是固体过氧化钠(Na2O2)。过氧化钠分别能和二氧化碳、水反应都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为了测定呼吸面具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该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一略去)开展探究,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已知,装置B中盛有饱和NaHCO3溶液(NaHCO3不与CO2反应),碱石灰是由固体NaOH和CaO组成的混合物。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反应所需试剂均足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装置A的作用是                                  
(2)不用装置E代替装置C的理由是                                                
(3)装置D中过氧化钠药品的质量为mg,装置D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n1g和n2g。若药品中所含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化学反应,则药品中过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现有某黄铜(铜锌合金,假定其他成分均不与盐酸反应)样品,请从下图中选择适当的实验装置,设计最简单的实验测定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实验要选择的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若产生的气体从左向右流,则接口的顺序
                 (填接口字母代号);
(3)细心观察发现:盛装溶液的试剂瓶与收集气体的集气瓶都有磨砂部分,所不同的是集气瓶的磨砂部分位于           
a.瓶底内壁   b.瓶口边缘   c.瓶颈内壁      d.瓶底外壁
(4)仪器组装好后,在开始实验时,要先               
(5)若实验样品的质量是9.9g,实验中测定氢气的体积是1.1L(氢气密度为0.09g/L),则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甲、乙两同学在学完酸的化学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观察与讨论1】甲同学在做实验时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       。再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观察与讨论2】乙同学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观察到气泡产生,于是对碳酸钠能否与盐酸反应表示怀疑。甲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盐酸,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Cl+NaHCO3,继续滴加稀盐酸,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所以甲同学认为,乙同学实验时还应         ,才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观察与讨论3】甲同学先将废液缓慢倒入一洁净的废液杯中,乙同学在观察到气泡产生后,也将实验废液缓慢倒入该废液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经过讨论确定,甲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乙同学的试管中废液含有的溶质一定有  (均写化学式)。
为了处理实验后产生的废液,甲、乙同学决定对废液杯中最终废液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最终废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1: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两种溶质。
猜想2:废液中含有          (写化学式)三种溶质。
猜想3:废液中含有NaHCO3、CaCl2、 NaCl三种溶质。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无气泡产生。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结论与反思】(1)猜想             (填“1”或“2” 或“3”)正确。
(2)要得到相同的结论,还可采用很多种方法。如加入氧化铁粉末,可观察到溶液呈   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表达与交流】甲、乙同学确认了最终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若直接排放,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你认为处理该废液的方法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