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请根据以下实验现象回答问题。已知:碳酸钠溶液呈碱

(7分)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请根据以下实验现象回答问题。已知:碳酸钠溶液呈碱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7分)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
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请根据以下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已知: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1)将适量A分别滴入盛有少量B、C、D、E的试管中,实验记录如下:
 
B
C
D
E
A
无明显变化
液体变红色
无明显变化
白色沉淀
C中溶液是      ,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再将适量B分别滴加到上述实验后盛有C、D、E的试管中,C中液体由红色变为无
色,D中无明显变化,E中沉淀消失。
①B中溶液是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盛有E的试管中最终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3)对还没有确定的液体,下列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别滴加适量水              B.分别蒸发溶剂     
C.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D.分别通入CO2后,再滴加稀盐酸
答案
 ①酚酞溶液   Ca(OH)2+Na2CO3 ="==" CaCO3↓+2NaOH(2)①稀盐酸   Ca(OH)2+2HCl = CaCl2 + 2H2O②CaCl2和NaCl(3)C、D
解析
 
试题分析:(1)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中的一种,根据物质物质的性质和现象可知因为A与C反应变红色,从而确定AC中一种是酸碱指示剂,另一种为碱性溶液,如果A为指示剂不会出现沉淀,故C为酚酞试液,A为氢氧化钙,E为碳酸钠,故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 ="==" CaCO3↓+2NaOH;(2)再将适量B分别滴加到上述实验后盛有C、D、E的试管中,C中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D中无明显变化,E中沉淀消失。说明①B为稀盐酸,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2HCl = CaCl2 + 2H2O;②盛有E的试管中最终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CaCl2和NaCl;(3)对还没有确定的液体,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故鉴别方法中,正确的是C.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D.分别通入CO2后,再滴加稀盐酸
举一反三
(8分)牙膏是生活必需品,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某品牌市售牙膏展开如下探究,请回答
问题。

【已知资料】
①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 ②K12、甘油、香精等均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Ⅰ:取一小段牙膏,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后静置,测得上层清液的pH为8.3,则此牙膏显       性。
Ⅱ: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3次实验。通过测量SiO2质量,从而确定此牙膏中SiO2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如下:
①准确称取2.0g牙膏膏体,加足量水充分溶解并过滤。
②将滤渣转移至烧杯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至看到      为止。                     
③______、洗涤、干燥并称量得到剩余固体质量。(如表)
实验编号
1
2
3
实验前(g)
2.00
2.00
2.00
实验后(g)
0.43
0.44
0.45
 
④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此牙膏中SiO2
的质量分数为       %。
⑤反思实验过程。
A.步骤①中加足量水的目的是      
B.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多次测量实验数据的目的是      
D.若验证步骤②中盐酸过量,可以选择的试剂是      (至少写出类别不同的两种物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a,关闭b,装置I中加入黑色固体和无色液体,装置Ⅱ的热水中加入白磷,观察到Ⅱ中白磷燃烧。
①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2)装置I中加入大理石和过量稀盐酸,装置Ⅱ 中加入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打开a,关闭b,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一段时间后,关闭a,打开b。若装置Ⅱ 中最终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Ⅱ中一定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若装置Ⅱ中最终得到无色溶液且底部有不溶物,则II中无色溶液的溶质可能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供资料】① 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②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能与H2O、HCl气体等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氧气不能与N2发生反应。
(1)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① 写出检验G中气体的方法                                        
②若无装置C,对实验有影响的物质是            
③若观察到                             ,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
猜想1:是氢氧化钠    猜想2:是碳酸氢钠     猜想3:是碳酸钠
你认为猜想        是不正确的,理由是                               
【进行实验】排除错误猜想后,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取少量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
【反思与评价】
①某同学认为上述方案存在不足,他的理由是                                
②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金属铁、铝、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金属铜做导线是利用其延展性和             性。
(3)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工业常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4)实验室中用如下实验来研究铁、铝、铜三种金属活动顺序及其在活动顺序表中相对氢的位置。

①乙实验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将上述实验之一替换掉一种药品,即可达成实验目的。说明具体的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按如图实验结束后,将乙、丙实验后的剩余物倾倒至一个烧杯中,充分反应。然后将甲实验的剩余物倒入此烧杯,无气泡产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
A.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不可能是无色的
B.乙实验中,CuSO4溶液一定是过量的
C.乙、丙混合过程中,可能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最后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Al2(SO4)3,可能含有FeSO4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
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单杠、吊环项目时常用“镁粉”搓手,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可能含有Mg、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固体,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已知:MgO+2HCl = MgCl2+H2O
MgCO3+2HCl = MgCl2+H2O+CO2
(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取少量样品,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则证明“镁粉”中一定含有MgCO3

②为证明“镁粉”中是否含有Mg,小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图中b试管口上方,木条熄灭。但同学们指出,该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__________。小明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b试管口无明显现象,证明“镁粉”中______________。
(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用MgO、Mg(OH)2和MgCO3三种固体分别做性质实验。分别取0.5 g三种固体粉末,每次取样方法如下图所示:

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在下表中记录消耗的同浓度稀盐酸的体积(以下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且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MgO
Mg(OH)2
MgCO3
消耗稀盐酸的体积 /mL
10.4
7.2
5.0
Mg(OH)2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Ⅱ。取“镁粉”样品0.5 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 mL。
【实验分析及结论】
“镁粉”不只含有Mg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分别取0.5 g“镁粉”和0.5 g_________,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分别为119 mL和140 mL。由此可知“镁粉”中含有Mg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