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ACO2CO通入O2点燃BNaOH固体Na2CO3固体加入过量盐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杂质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ACO2CO通入O2点燃BNaOH固体Na2CO3固体加入过量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O2点燃
B
NaOH固体
Na2CO3固体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C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D
KCl溶液
KOH溶液
加入过量的CuCl2溶液,过滤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化学方法除杂质有2个原则:1、加入的物质只能与杂质反应,2、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A、除去CO2中的CO杂质,通入O2点燃,不行,因为CO2不支持燃烧,故点燃不了,错误,B、除去NaOH固体中Na2CO3固体杂质,加入过量稀HCl,它不仅会与Na2CO3固体反应,而且还会与NaOH固体反应,错误,C、除去Cu(NO3)2溶液中的AgNO3溶液,加入过量的铜粉,只发生反应:2AgN03+Cu="=" Cu(N03)2+2Ag,再过滤,将过量的铜粉过滤掉,正确,D、除去KCl溶液中的KOH溶液,加入过量的CuCl2溶液,虽然能除去KOH,但由于加入的CuCl2溶液是过量,故会引入新的杂质CuCl2,错误,故选C
举一反三
(14分)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         (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二)资料查阅:
①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Cu(OH)2==CuO+H2O       CuCO3==CuO+CO2
③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
(三)设计与实验:
Ⅰ.固体的获取:
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Ⅱ.用下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1)若用装置A、B组合进行实验,B中无现象,则猜想         正确;
(2)若用装置A、C组合进行实验,C中无现象,则猜想         正确;
(3)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           (填“B”、“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中: C中的现象      
结论: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Ⅲ.固体成分定量测定:
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200℃~220℃。小组同学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的固体质量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下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4)根据图示从A点到达B点时的固体质量差,求被分解的氢氧化铜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5)通过计算可得32.0g固中C元素和H元素的质量比=              
(6)若将24.0g剩余固体继续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发现固体质量减少了2.4g后质量不再改变,写出此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将过量的Na2CO3溶液滴入到一定量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固体。某研究性学习
小组对蓝色固体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各题:
Ⅰ.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固体为CuCO3,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猜想二:固体为Cu(OH)2,理由:Na2CO3溶液呈______(填“酸”或“碱”)性。
猜想三: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Ⅱ.资料查阅:
①Cu(OH)2和CuCO3晶体均不带结晶水;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水会变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
②Cu(OH)2、CuCO3受热易分解,各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Ⅲ.设计与实验:
㈠固体的获取:
⑴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经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蓝色固体。
⑵判断固体已洗净的方法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用下图所示装置,定性探究固体的成分。

⑶小组同学将装置按 A、______、______(填“B”、“C”)的顺序组合进行实验,验证出猜想三是正确的,实验中:A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固体为Cu(OH)2和CuCO3的混合物。
㈢固体成分定量测定:
已知Cu(OH)2的分解温度为66℃~68℃,CuCO3的分解温度为
200℃~220℃。设固体的组成为aCu(OH)2•bCuCO3。小组同学
用热分析仪对固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成固体质量
变化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如下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⑷写出AB、CD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B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D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通过计算可得:a:b=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FeCl3溶液腐蚀铜、铁的反应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
从腐蚀过镀铜器件的废液中回收铜,并重新制得FeCl3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②中发生化合反应与置换反应
B.“滤液1”中一定含FeCl2,可能含CuCl2
C.步骤④反应为:2M+2FeCl2+ H2O2=2FeCl3+2H2O,M是HCl
D.若滤渣也为m1g,则废液中FeCl3与CuCl2的质量比为65∶54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下图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A、F组合制氧气,氧气收集完毕,应先   (填“熄灭酒精灯”或“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3)用B、D组合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优点是                                
(4)硫化氢气体(H2S)有毒,溶于水形成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发生复分解
反应制得H2S,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某同学用下图G、H 、I组合收集H2S。

①G收集H2S,说明其密度比空气     (填“大”或“小”)。
②各装置的作用:H     、I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发现镁片完全溶解、石灰水浑浊。

(一)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1)镁和盐酸的反应     (填“吸热”或“放热”)。
(2)                                         
(二)甲同学测得反应后试管内溶液pH<7
(1)该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
(2)该溶液pH<7的可能原因是:
①MgCl2溶液的pH<7; ②                    
(三)乙同学将反应后试管内溶液冷却,加入镁粉并滴入酚酞,溶液颜色无变化,再加热,发现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
【猜想】对实验中“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的原因,乙同学提出猜想:
MgCl2+2H2O=Mg(OH)2↓+2HCl 大家都认为此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查阅】资料1:Mg(OH)2难溶解于水,升高温度可加大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资料2:K、Ca、Na、Mg等活泼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反应,产生碱和气体。
【实验】丙同学在滴有酚酞的热水中加入镁粉,观察到液体慢慢变红并浑浊,镁粉表面产生气泡。收集并点燃气体,发现能燃烧,该气体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乙同学实验中“溶液慢慢浑浊且变红”的原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