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制成的。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冰箱除味剂进行了相关探究。探究一:除味剂的还原性(1)除味剂与氧化铜粉末反应。实验前,小组同学将除味剂研磨成粉末的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冰箱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制成的。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冰箱除味剂进行了相关探究。 探究一:除味剂的还原性 (1)除味剂与氧化铜粉末反应。实验前,小组同学将除味剂研磨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稳定的高温是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小组同学 将下图的乙装置替代甲装置,将试管直立起来,并在酒精灯上加上网罩。实验时,将反应 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使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其目的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在检验了乙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试管中加入已干燥的药品并开始加热,当看到澄 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氧化铜和炭粉已经开始 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待反应结束,先将导管从石灰水中取出,然后关闭止水夹,熄灭酒精灯,自然冷却。 若不关闭止水夹,可能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除味剂的吸附效果 小组同学认为除味剂的质量会影响吸附效果,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相关数据如下表。
实验编号
| 10%红墨水溶液
| 同一规格除味剂
| 溶液褪色的时间
| ①
| 10mL
| 5g
| 10min
| ②
| 10mL
| 10g
| 5min
| ⑸上述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吸附效果?请说出你的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探究一 增大了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有利于集中加热,获得持续高温 不能 炭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回答合理即可)。 探究二 ⑸相同条件下,除味剂的质量越大,吸附效果越好 ⑹颗粒大小会影响吸附效果;用两个小烧杯各取10mL10%的红墨水,然后分别加入5g除味剂粉末和5g除味剂颗粒,充分搅拌,观察并记录溶液褪色的时间(影响吸附效果因素可能还有:温度、压强、振荡、搅拌等,回答合理即可)。 |
解析
试题分析:探究一:活性炭属不定型碳,具有碳的化学性质,将它研磨成粉末可以增大了反应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酒精灯上加上网罩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碳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澄清的石灰水刚出现浑浊时,可能是碳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产生的;不关闭止水夹空气会进入反应的试管中,使生成的依然灼热的铜重新被氧化。 探究二:由表格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除味剂的质量越大,吸附效果越好;颗粒大小会影响吸附效果;用两个小烧杯各取10mL10%的红墨水,然后分别加入5g除味剂粉末和5g除味剂颗粒,充分搅拌,观察并记录溶液褪色的时间。 |
举一反三
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若拆去B装置,直接连接A和C装置进行实验,可能导致 后果发生。 【实验探究】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 【思维拓展】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 |
(8分)实验课上,甲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稀盐酸和NaOH溶液的酸碱性,乙同学用石蕊试液测定石灰水和Na2CO3溶液的酸碱性(如右图所示)。实验后进行废液处理:甲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A中,得到蓝色溶液;乙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烧杯B中,得到蓝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最终将A中的溶液和B中的上层清液倒入烧杯C中。
(1)甲同学的实验中向 中滴加石蕊试液后,溶液颜色为红色。 (2)甲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液体混合后,烧杯A中的溶液溶质一定有 。 A.HCl B.NaOH C.NaCl (3)两位同学继续对烧杯C中的废液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通过分析上述实验现象,烧杯C中的废液除石蕊和水外,其组成可能为: ,② ,③ 。 【设计完成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烧杯C中的废液可能的组成: (4)最后,两位同学向烧杯C中加入 ,实现了此次实验的绿色排放(呈中性)。 |
(8分)制作馒头时常加入泡打粉,在制作过程中由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小明对泡打粉的发面原理产生兴趣,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泡打粉是一种复合膨松剂,又称为发泡粉,可作为快速发面剂用于制作面食。某种泡打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粉和酒石酸氢钾。 【提出问题】泡打粉为什么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 猜想1:小苏打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2:酒石酸氢钾受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猜想3: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在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探究】 小明利用以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装置1 装置2
序号
| 实验方案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
| 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加热
| a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_________。
| 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猜想1正确
| Ⅱ
| 在装置1的a试管中放入酒石酸氢钾,加热
| a试管口内壁有无色液滴,石灰水不变浑浊
| ______________
| Ⅲ
| 在装置2的c试管中放入小苏打和酒石酸氢钾的混合物,滴加________。
| , 石灰水变浑浊
| 猜想3正确
| 【实验反思】 (1)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小明又查阅到碳酸氢钠分解的反应为: 2NaHCO3 Na2CO3 + H2O + CO2↑,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和所学知识,小明对探究问题又提出了第4个猜想,并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装置2完成实验验证,其实验方案为____。 (2)通过以上实验探究,下列关于泡打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A.泡打粉保存时要注意防潮 B.使用泡打粉前不需要将面进行发酵 C.用纯碱替代泡打粉能起到完全相同的效果 D.泡打粉在加水揉面与蒸馒头的过程中均能起到发面作用 |
7分)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NaHCO3饱和溶液中,镁条消失并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 为确定产生的气体和白色固体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收集并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火焰上方罩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无现象,则该气体为 。 (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想假设】①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 。 【查阅资料】①:Mg(HCO3)2能溶于水; ②: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③:碱石灰主要成分是NaOH和CaO的混合物。 【进行实验】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
| 观察到
| 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 秤取一定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将产生的气体先通入碱石灰,再通入浓硫酸,分别称量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
| 碱石灰增重,浓硫酸不变
|
| 【反思评价】其他同学认为上述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改进方法是 。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 杂质
|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 A
| CO2
| CO
| 通入O2点燃
| B
| NaOH固体
| Na2CO3固体
|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 C
| Cu(NO3)2溶液
| AgNO3溶液
|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 D
| KCl溶液
| KOH溶液
| 加入过量的CuCl2溶液,过滤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