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由于焰心温度较低,还会发生不完全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有其它产物,小希对此进行了探究。将图1所示装

蜡烛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由于焰心温度较低,还会发生不完全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有其它产物,小希对此进行了探究。将图1所示装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蜡烛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由于焰心温度较低,还会发生不完全燃烧,除生成CO2和H2O外,还有其它产物,小希对此进行了探究。

将图1所示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蜡烛,将导管的一端插入焰心部分,引出焰心中的部分气体(如图2)。实验中可观察到:
(1)盛有冰水试管的水层上有一层薄薄的白色固体,说明引出的气体中含有                 
(2)插入焰心的导管变黑,说明蜡烛不完全燃烧时有             (填化学式)生成。
(3)将一干冷的小烧杯罩在导管另一端,发现其内壁有           ,说明蜡烛燃烧有H2O生成。点燃酒精灯,发现导出气体可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上沾有石灰水的烧杯,浑浊,           (填“能”或“不能”)证明该导出气体燃烧一定生成了CO2,理由是            (填序号)。 
①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石蜡蒸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蜡烛燃烧生成的C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经实验证明该导出气体还含有CO,CO燃烧的产物与蜡烛燃烧产物之一相同,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式为                                          
答案
(1)石蜡蒸气 (2)C (3)水雾(或水珠) 不能 ③  (3)CO+O2 CO2
解析

试题分析:(1)盛有冰水试管的水层上有一层薄薄的白色固体是石蜡蒸气凝固成石蜡固体,故说明引出的气体中含有石蜡蒸气,(2)插入焰心的导管变黑,说明蜡烛不完全燃烧时生成碳,故化学式为C;(3)将一干冷的小烧杯罩在导管另一端,发现其内壁有水雾(或水珠),说明蜡烛燃烧有H2O生成,点燃酒精灯,发现导出气体可燃烧,在火焰上方罩上沾有石灰水的烧杯,浑浊,不能证明该导出气体燃烧一定生成了CO2,理由是蜡烛燃烧生成的C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式为:CO+O2 CO2
举一反三
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装置省略),其中装置甲的试管中盛有固体粉末A,分液漏斗中盛有足量溶液B.
(1)若装置乙中水下有少量白磷,实验时将B滴加到A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打开止水夹,则乙中有气泡冒出,白磷不燃烧;关闭止水夹,则乙中的现象是            ,且白磷燃烧.
①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关闭止水夹前后,白磷产生现象差异的原因是                                     
(2)若A为碳酸钠,B为稀硫酸,装置乙中有少量无色溶液.将过量的B滴入A中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同时打开止水夹,看到乙的溶液中有气泡冒出,不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发现乙中液面上升,溶液变浑浊.请推测乙中溶液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登山运动员常用其作能源提供剂。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②钙和氢化钙都能与水反应,均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氢化钙的制备】
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固定装置省略).
(1)装置A中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B的作用是                                 
(3)装置D的作用是                                          
(4)装置C中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是                                
【样品成分的猜想】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的成分有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全部是氢化钙;  猜想二:                            
【设计实验】现有2.1g氢化钙样品,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二是否成立                       (要求操作、数据和结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下所示装置是化学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

(1)研究铁生锈的条件:
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该实验证明铁钉生锈是铁与            作用的结果.
(2)研究燃烧的条件:
装置如图2所示,通过对比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要与氧气接触.
(3)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在两个气密性良好且充满二氧化碳的500mL矿泉水瓶中,分别注入等体积的水、氢氧化钠浓溶液,充分振荡,出现图3所示现象.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为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同学又补充了实验:用注射器向乙瓶中注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兴趣小组同学做的3个小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若甲中为二氧化锰,连接甲乙装置,                       (填开关“K1”和“K2”的操作),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双氧水,该实验可以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甲中为水,丙中为红色溶液,连接甲丙,打开K1,关闭K2,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某药品后,丙中只看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写出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甲中为二氧化碳(K1、K2关闭),连接甲丁,从分液漏斗向甲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一段时间后,打开K1,整个实验过程中甲中观察到现象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学习小组对在实验中吸收过二氧化碳气体的碱石灰成分进行了研究.
【查阅资料】
①碱石灰是CaO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通常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及干燥气体.
②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提出猜想】
该碱石灰的主要成分可能含有      、Ca(OH)2、CaCO3、NaOH和      
【设计方案、收集证据】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的碱石灰样品,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有白色沉淀,甲同学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CaCO3,乙同学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原因是:                    (填化学方程式).
(2)乙同学进一步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从甲同学的烧杯中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    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通过实验及分析,样品中不含有:
                      
【解释与评价】
(1)乙同学进一步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通过称量B装置的质量变化来确定样品的成分及质量(气密性良好,每步均完全反应,操作无误).

多次实验发现测定结果有时偏大有时偏小偏差,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
(2)在老师的指导下乙同学完善了实验装置,并重新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将5.06g干燥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
②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关闭活塞b;
③称量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的D瓶质量;
④向锥形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⑤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称量D瓶质量,增重2.2g.
通过分析及计算可知:5.06g样品中各成分及质量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