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
(1)写出C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
(2)①一定有      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实验一: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实验二;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3)实验一,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    .实验二,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                                   ,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4)实验一和实验二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  元素,因为                                                        
(5)写出C的两条化学性质                                  

答案
(1)2C+O22CO;
(2)碳;
(3)H;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O;蜡烛燃烧时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反应物提供了氧元素;
(5)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解析

试题分析:(1)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用观察法配平,反应条件是点燃,所以方程式是:2C+O22CO;
(2)假设与猜想:因为只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才是有机物,所以一定含有碳元素;
(3)证据与结论:实验一,由质量守恒定律知,产物中有水生成,说明原料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填:H;
实验二,烧杯内壁附着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说明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所以猜想①成立;
(4)分析与交流:实验(1)和实验(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氧元素,因为燃烧需要氧气,故填:氧元素有可能来自空气中的氧气;
(5)碳的化学性质有:具有可燃性,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还原出金属单质.
举一反三
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以下实验,请回答
编号
操作
实验现象

分别在试管A、B中加入5mL 5% H2O2溶液,各滴入2滴等浓度 FeCl3溶液.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试管A放入盛有5℃左右冷水的烧杯中浸泡;将试管B放入盛有40℃左右热水的烧杯中浸泡.
试管A中不再产生气泡;试管B中产生的气泡量增大.

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 5% H2O2溶液和5mL 10% H2O2溶液
试管A、B中均未明显见到有气泡产生.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①的目的是                         
实验中滴加FeCl3溶液的目的是                              
(3)实验②未观察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为了帮助该同学达到实验目的,你提出的对上述操作的改进意见是                                                                                         (用实验中提供的试剂).
(4)某同学在50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放出气体的体积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A、B、C三点所表示的瞬时反应速率最慢的是               
(5)催化剂是化学反应前后               均未改变的一类化学物质.
(6)对于H2O2分解反应,Cu2+也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定性分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       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②定量分析:用图乙所示装置做对照实验,实验时均以生成40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过氧化钠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药品,它是浅黄白色颗粒粉末.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水中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方程式: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区分水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2)某同学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什么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1:甲同学“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乙同学“可能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
a:甲同学提出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                              
b: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并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           观察现象
溶液依然为红色
                    
 
讨论交流:你还能提出不同的猜想吗?如果还能提出新的合理的假设和方案你将获得奖励分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猜想3:             
方案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分)钛(Ti)是一种重要的航天金属材料.某学习小组对三种金属Ti、Al、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a.Ti金属活动性比Al强 b.Al金属活动性比Cu强
查阅资料:钛能与盐酸反应.
实验设计: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观察现象.
操作分析: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砂布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   
A.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
B.使表面光亮,易观察现象
C.使反应金属温度相同,易反应
金属
Ti
Al
Cu
与盐酸反应现象
反应缓慢
反应剧烈
无明显现象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原假设中     不正确(填“a”、“b”或“a、b”).
(2)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        
结论应用:能否用铝制容器来盛装波尔多液(含硫酸铜),     (填“能”或“否”),理由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草酸(H2C2O4)是一种有机酸,其晶体(C2H2O4·2H2O)是一种无色晶体,熔点较低,加热会熔化、气化和分解。草酸晶体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草酸晶体受热分解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确定碳的氧化物的成分。
【猜想】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只有CO
只有       
CO、CO2都有
 
【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实验探究】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气体。
(2)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①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②E装置中        ;③F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气体。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
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问题讨论】
(1)C装置的作用是                  ;D装置的作用是                     。
(2)装置末端酒精灯的作用是                   
【实验反思】
(1)如图G是用来加热草酸晶体的装置。请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小华认为该装置错误,正确的应是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你认为小华的判断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2)实验室也可用加热草酸晶体的方法获得CO。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CO使人体中毒的原因是      ;收集CO可用H装置,气体应从       端进入(选填“a”或“b”)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明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清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小明联想到自己曾经用二氧化锰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他想水泥块能否也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于是他到附近建筑工地取回一些水泥块,先用蒸馏水浸泡、冲洗、干燥,并进行以下探究。
(1)【猜想】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结论】水泥块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所以水泥块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讨论与反思】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还不能证明水泥块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认为需要增加去探究: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