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青海湖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当地的居民还能从青海湖内“冬天捞碱、夏天捞盐”。当地学校的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捞出来的纯碱进行研究,有的同学认为捞出来的全是碳

美丽的青海湖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当地的居民还能从青海湖内“冬天捞碱、夏天捞盐”。当地学校的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捞出来的纯碱进行研究,有的同学认为捞出来的全是碳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美丽的青海湖不仅让我们感受到自然之美,当地的居民还能从青海湖内“冬天捞碱、夏天捞盐”。当地学校的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捞出来的纯碱进行研究,有的同学认为捞出来的全是碳酸钠,有的同学认为捞出来的纯碱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现在他们准备以一包冬天捞出来的纯碱(若含有杂质,只考虑为氯化钠)为研究对象,探究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组通过讨论设计了下图中的装置,请你参与探究。(实验前活塞都关闭)

【实验一】称取13.25g纯碱样品完全溶于水,放入甲中,称量丙装置的质量为355g,打开
b、c,甲中现象为       时,再称量丙装置的质量为350.6g,通过计算得出纯碱样品中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甲和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上述方法并不能准确测量,其理由可能是       。(写一条即可)
【实验二】通过讨论,改进后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量丙装置的质量。
②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关闭a,打开b,注入足量的稀盐酸。
④打开a、d,鼓入氮气一会儿。
其正确顺序为          (填字序号,可重复)。
【表达与交流】
(1)此实验中丁装置的作用是                    
(2)此实验中鼓入氮气的作用是                           。(2分)
答案
【实验一】不再产生气体    80%   
Na2CO3+2HCl= 2NaCl+H2O+CO2↑     CO2+2NaOH= Na2CO3+ H2O
装置中的空气没有排净,其中含有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中有水蒸气产生等(其他答案合理给分)
【实验二】②④①③④①
【表达与交流】
(1)检验产生的二氧化碳已被完全吸收。
(2)开始时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净,结束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吸收。
解析

试题分析:【实验一】打开b、c,碳酸钠和稀盐酸接触,等反应停止也就是不再产生二氧化碳时,甲中现象为不再产生气泡,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355g-350.6g=4.4g,所以含有碳酸钠为10.6g,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甲中的反应为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丙中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此装置中原有的二氧化碳没有被完全除尽,其中的二氧化碳会造成误差;【实验二】其正确顺序为②④①③④①,(1)丁中盛放的是氢氧化钙溶液,目的是检验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否已被完全吸收,(2)此实验中鼓入氮气的作用是开始时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净,结束时将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吸收。
点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探究题,重点考察的是化学思想这种题目不要害怕,仔细审题即可。
举一反三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①:将镁条用细砂纸打磨光亮,在酒精灯上点燃,再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⑴、将镁条用细砂纸打磨光亮,是为了                                 
⑵、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⑶、实验①的结论是                          。由该结论可知            (写“能”或“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
⑷、通过实验①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活动二】探究CO2是否支持生活中常见金属铁的燃烧,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方案:(本题回答正确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方案①: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支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方案②: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带,点燃镁带,待镁带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实验评价:你认为方案     (填①或②)更为科学。
理由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右图是有关铁的性质和获得的网络图。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右图所示的六个反应中,一定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选填序号)
(3)反应④可以通过铁制品锈蚀来实现(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H2O),铁制品的锈蚀过程实际上是铁与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4)铜制品在空气中也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①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         ;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         
②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下图所示实验中(试管内的“”均为铜片),只需完成实验          即可达到探究目的(选填字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钠位于铜之前。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和蓝色沉淀,却未置换出红色的铜。该小组同学对此现象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常温下就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且能与水迅速反应。
【分析与讨论】
(1)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煤油的作用是                              
(2)已知: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如果有元素化合价的升高,同时就有元素化合价降低。对于钠与水反应的生成物,甲同学猜想是NaOH和H2,乙同学猜想是NaOH和O2,你认为 同学的猜想不合理,请从化合价的角度解释原因:          
【进行实验】该小组同学通过实验验证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装置如下图:

注:煤油的密度为0.8g/mL,与水不互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分析

打开止水夹a及分液漏斗活塞,待液体充满大试管后,关闭止水夹a及分液漏斗活塞。
实验现象为:液体分层,钠熔成银白色小球,在液体分层的界面上跳动,产生大量气泡,下层液体逐渐被压入B中。
钠的物理性质有:                     (任写两条)。

打开止水夹b,待B中部分液体进入C中,迅速关闭止水夹b。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打开止水夹c。
实验现象为:D中液体             ,C中产生气泡。

打开止水夹a,通过分液漏斗向大试管中逐滴加水,将燃着的木条伸至装置左端尖嘴导管口。
实验现象为:气体燃烧,产生       色火焰。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实验现象为:烧杯内壁出现             
【解释与结论】将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产生无色气体和蓝色沉淀,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两步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当前,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的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关注。专家介绍说,正规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质地较好的木材,不需特殊加工。但是很多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劣质木材,为了使筷子看上去更白、更新,他们常用硫磺熏制漂白,结果造成SO2严重超标,同时硫磺中含有铅、汞等重金属,也会造成人体铅中毒或汞中毒。
(1)一棵20年的大树仅可加工成一千多双一次性筷子,从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请给大家提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硫磺熏制的一次性筷子用水浸泡可降低SO2的含量,这说明SO2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为了研究SO2的性质,某同学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集气瓶中收集的是SO2,瓶内导管上系着瘪气球,通过胶头滴管向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发现试液变红、气球膨胀,说明SO2可以跟         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在制备一次性筷子的过程中要有“抛光”程序:加入滑石粉和木签一起搅拌,起到干燥、打磨作用,使筷子变得光滑,以免毛刺刺伤人的口腔。已知滑石粉是一种含水的具有层状结构的硅酸盐矿物,其化学式为:Mg3(Si4O10)(OH)2对于复杂的硅酸盐我们可以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如高岭土Al2(Si2O5)(OH)4可以表示为:Al2O3•2SiO2•2H2O ,则滑石粉用氧化物的表示形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期我市三江县茶叶又在全国评比中获得金奖,可宇弘同学发现他家里承包种植的茶树叶子枯黄和脱落。于是他对此现象进行了资料查阅:他家的茶树适合在偏碱性的土壤中生长,不适合在偏酸性的土壤中生长。
(1)对此他提出以下猜想:①茶树叶子枯黄和脱落,可能是缺少氮肥引起的;②茶树叶子枯黄和脱落,也有可能是土壤呈      性引起的。
(2)请你为宇弘同学设计实验来验证土壤的酸碱性,以此证明猜想(2)成立(要求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和结论。)
(3)通过实验证明了宇弘同学的猜想②是造成茶树叶子枯黄和脱落的原因之一。要改良此土壤,以便适合茶树的生长,你建议宇弘同学应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并说出你的理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