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分)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实验室从该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方案如下:(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

(13分)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实验室从该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方案如下:(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3分)木炭粉还原氧化铜实验后的混合粉末中含有铜、氧化铜、少量木炭粉,实验室从该混合粉末中回收铜的方案如下: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①所用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为24.5%.现要配制40g 24.5%的硫酸,需________g 98%的硫酸和_______g水.
(3)在进行“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的操作时,可将反应物加入__________中(填仪器名称),然后__________ (填操作名称),使反应充分进行.
(4)试剂A可选用___________溶液(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5)已知某合金粉末除铝外,还含有铁、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合金粉末中铁、铜的存在情况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产物NaAlO2溶于水);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猜   想】猜想1: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
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       (填名称).
猜想3: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铁、铜.
【实验探究】下列实验仅供选择的试剂:10%盐酸、30%NaOH溶液.
实验方案
实现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_______,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_________,充分反应.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合金中一定含有         
【探究结论】猜想3成立.
【反思】一般来说,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等酸反应,而铝与酸、碱都能反应,说明铝具有特殊的性质.写出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
(1)反应①:H2SO4 + CuO ="==" CuSO4 + H2O
反应②:Fe + CuSO4 ="==" FeSO4 + Cu
(2) 10g;30g。     
(3)烧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H2SO4 (CuSO4 等合理即给分)  
(5) 猜测二:铜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30%NaOH溶液
 

②10%盐酸
 
铁、铜
【反   思】  2Al+6HCl=2AlCl3+3H2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
(1)化学方程式:反应①:H2SO4 + CuO ="==" CuSO4 + H2O; 反应②:Fe + CuSO4 ="==" FeSO4 + Cu。
(2)要配制40g 24.5%的硫酸,需(40×24.5%)/98%=10g98%的硫酸和40-10=30g水.
(3)在进行“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的操作时,可将反应物加入烧杯中(填仪器名称),然后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
(4)试剂A可选用H2SO4 (CuSO4 等合理即给分)溶液(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5)猜想2:该合金粉末中除铝外,还含有铜(填名称).
【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实现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粉末,加过量的30%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粉末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铝.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过量的10%盐酸,充分反应.
滤渣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溶液呈浅绿色.
合金中一定含有铁、铜.
【反思】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读懂题中信息,其中设计实验方案是个难点,结合题中信息“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产物NaAlO2溶于水);Fe、Cu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来设计实验方案,才是正确的思路。
举一反三
(5分)右图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

(1)甲同学利用I、Ⅱ装置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①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③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2)乙同学利用I、Ⅱ装置进行过氧化钠 (Na2O2)固体与水反应制取氧气并测定其体积的实验,该反应的另一产物为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达到该实验目的,如何改进装置             
(3)丙同学利用I、Ⅲ装置进行“硫燃烧现象及酸雨危害模拟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①连接仪器,装好药品;②将玻璃棒下端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伸入广口瓶中点燃硫粉;③向锥形瓶中注入双氧水;④硫粉完全燃烧后,用注射器向广口瓶中喷水。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实验结束时,用注射器向装置Ⅲ中注入NaOH溶液以吸收剩余的SO2气体。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兵同学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严重破损(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瓶试剂是硫酸、硫酸钠、硫酸镁溶液中的一种。小兵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

   物质
H2SO4
Na2SO4
MgSO4
溶解度/g
与水任意比互溶
19.0
39.0
   小兵同学根据上述信息.分析认为此溶液一定不是            溶液。为确定其成分,该同学对此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假设】该溶液可能是                     
【实验验证】
实 验 操 作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假设正确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氧化硫(SO2)的含量是空气质量监测的指标之一。请你参与兴趣小组对二氧化部分性质的实验探究。

(1)若雨水的pH小于5.6,表明空气受到污染。为了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的pH,小明同学向一个集满二氧化硫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使二氧化硫充分溶解(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形成亚硫酸),打开瓶塞,测定瓶中二氧化硫水溶液pH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二氧化硫能否与氢氧化钠反应,小宁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小宁同学由此得到结论: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你认为小宁同学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          (填 “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同学取刚降到热电厂附近的雨水进行测定,每隔五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上述数据变化,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针对此结论,你猜测其中的原因为                                  。结合大理石被酸雨腐蚀的事实,你认为碳酸、硫酸、亚硫酸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现有以下实验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仪器⑤的名称是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还缺少的仪器是           (填名称);如果用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取CO2,可选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组合成制气装置。
(2)某同学利用仪器①与⑥组合成一个贮气装置。当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甲烷(甲烷难溶于水、比空气轻)时,气体应从仪器①的         (填“a”或“b”)通入;集满甲烷后将其导出使用时,水应该从仪器①的            (填“a”或“b”)导入。该装置还有其它用途,请你任举一例:                  
(3)下列对实验现象或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选错一个扣1分,本小题不出现负分)。
①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②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③将CO还原Fe2O3的尾气直接排入空气;
④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在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稀硼酸溶液;
⑤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某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制皮蛋料泥的原料主要是:生石灰、纯碱、草木灰(含K2CO3)等。同学们对料泥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猜想Ⅰ:料泥的主要成份是Ca(OH)2、NaOH、KOH、CaCO3、灰份;
猜想Ⅱ:料泥的主要成份是NaOH、KOH、Na2CO3、CaCO3、灰份。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
(1)步骤②中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玻璃棒在步骤②中的一种作用:                           
(2)步骤③的现象说明滤渣中含有:              (写化学式)。
(3)请写出步骤①发生的任意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由上述实验现象推断,猜想       是正确的,其理由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