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提出问题】袋中漂白粉是否失效、现有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①漂白粉:是Ca(ClO)2、CaCl2和Ca(OH)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中发现一袋包装破损的漂白粉。 【提出问题】袋中漂白粉是否失效、现有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漂白粉:是Ca(ClO)2、CaCl2和Ca(OH)2的混合物,其有效成分是Ca(ClO)2;Ca(ClO)2可溶于水,在空气中即可发生反应Ca(ClO)2 + H2O + CO2 = CaCO3↓ + 2HClO。 ②HClO:有漂白作用,如能使红墨水褪色;不稳定,分解生成HCl和O2。 ③CaCl2:易溶于水,溶液呈中性;CaCl2 + Na2CO3 = CaCO3↓ + 2NaCl。 实验1:漂白粉是否失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样品,加水后通入适量的CO2气体,再滴加一滴________
| ________
| 漂白粉已失效
| 实验2:失效后的漂白粉成分是什么? 【进行猜想】 猜想一:CaCO3; 猜想二:CaCl2和CaCO3; 猜想三:CaCl2和Ca(OH)2; 猜想四:CaCl2和CaCO3和Ca(OH)2。 【实验记录】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
| 有气泡出现
| 猜想二成立
| ②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水,静置后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
| ________
| ③________
| ________
| 【实验反思】 (1)猜想一肯定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_。 (2)漂白粉中氢氧化钙最终可能转化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CaCO3 B.CaCl2 C.Ca(ClO)2 |
答案
实验1:红墨水 红色不褪去 实验2:【实验记录】 ②无色酚酞溶液 无明显变化 ③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溶液变浑浊 【实验反思】 (1)因为CaCl2在漂白粉变质过程中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成分中一定含CaCl2 (2)A B |
解析
实验探究:根据Ca(ClO)2+H2O+CO2=CaCO3↓+2HClO,HClO能使有色物质如红墨水褪色,所以可以利用红墨水颜色褪去设计实验.加入红墨水,如果颜色不褪去,说明漂白粉失效. 实验记录:碳酸钙的检验方法是:取样,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样品中含有碳酸钙; 验证猜想二中氢氧化钙不存在的实验方案是:取样,加入适量水中,搅拌,取上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无明显变化,证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 氯化钙的检验方法是:取样,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看到溶液变浑浊,证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钙; ②无色酚酞溶液 无明显变化 ③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溶液变浑浊 实验反思:因为CaCl2在漂白粉变质过程中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故成分中一定含CaCl2; 因为氢氧化钙既可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也可能是HClO分解出的HCl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可能是Ca(ClO)2,因为Ca(ClO)2可溶于水,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又有碳酸钙的生成; 故填:(1)因为CaCl2在漂白粉变质过程中不与其他物质反应,成分中一定含CaCl2;(2)A B. |
举一反三
(5分)某兴趣小组在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对反应后锥形瓶中残留液体进行了探究。
灭火器原理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HCl。 猜想Ⅱ: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2CO3。 猜想Ⅲ:废液中的溶质只有(1) 。 【实验与探究】 (2)为验证猜想Ⅱ成立,可选用 试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为验证猜想Ⅲ成立,小勇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于是小勇认为猜想Ⅰ正确,请你对小勇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 。 (4)CO2能灭火利用了其 的化学性质。 |
(7分)请回忆“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活动与探究,并结合酸、碱、盐的性质完成下列各题。 (1)NaNO3属于 (填“酸”、“碱”或“盐”),NaNO3在水中能解离出Na+和 。 (2)HCl溶液和NaOH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水;HCl溶液和K2CO3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水和气体;AgNO3溶液和NaCl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因为生成物中有 。 (3)下列几组物质混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 。 A.NaCl溶液和KNO3溶液 B. BaCl2溶液和稀硫酸 C. NaOH溶液和K2CO3溶液 (4)有一包含有MgCl2、CaCl2和少量泥沙的粗盐,要除去其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NaCl 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粗盐放入烧杯中,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进行过滤。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进行蒸发。 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②步骤二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③步骤四中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无需另加试剂,只进行蒸发操作就可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是因为 。 |
(10分)初中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1)A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假设猜想】 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碳酸钙及水以外一定含有___________。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有什么物质?引发了同学们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
学生甲
| 可能有Ca(OH)2、NaOH
| 学生丙
| 可能有Ca(OH)2、CaCl2
| 学生乙
| 可能有NaOH、Na2CO3
| 学生丁
| 可能有Na2CO3
| 学生戊
| 可能有NaOH
| ……
| …………
| 【实验验证】 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红色褪去。 【结论】上述滤液中,还含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明同学在“金属拓展阅读”活动中了解到:金属钠在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能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教师结合小明已有知识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小资料】金属钠一般存放在煤油中或用石蜡封存,煤油的密度为0.8g/mL。 (1)问题:采取上述保存金属钠的方法中,煤油或石蜡的作用是 。
(2)实验过程
| 操作
| 现象及解释
| ①
| 打开止水夹a及分液漏斗活塞,待液体充满大试管后,关闭止水夹a及分液漏斗活塞。
| 液体分层,钠熔成银白色小球,在液体分层的界面上方跳动,产生大量气泡,下层溶液变成红色,并逐渐被压入B中。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写出一点即可) 。
| ②
| 打开止水夹b,待B中部分溶液进入C中,迅速关闭止水夹b。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
| 打开止水夹c。
| 溶液红色消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④
| 将燃着的木条伸到导管尖嘴处,打开止水夹a;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生成,A中气体为氢气。
| (3)反思分析 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结束,C中溶液的溶质是(指示剂除外,写出所有可能) 。 |
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做了一个兴趣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
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玻璃管中加入石灰石和稀盐酸,在气球中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②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并用清水冲洗玻璃管; ③向玻璃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它与气球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④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步骤①的操作中,先在玻璃管中加入石灰石,关闭K2,打开K1和K3,从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然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3)在步骤④中,甲乙两组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甲组发现烧杯中液体变浑浊;乙组发现烧杯中产生了大量气泡。两组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 。 (4)实验过程中,同时打开K1、K2才可以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出。若关闭K1、K3,只打开K2,一段时间后液体不再流下。其原因是__________。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