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实验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选择如下相应的装置对某有机物燃烧产物进行探究,并对该有机物成分进行测定:         A            B       

蕲春实验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选择如下相应的装置对某有机物燃烧产物进行探究,并对该有机物成分进行测定:         A            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蕲春实验中学化学课外活动小组选择如下相应的装置对某有机物燃烧产物进行探究,并对该有机物成分进行测定:
         A            B          C               D                E
[提出假设]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该有机物燃烧产物可能为①CO2、H2O;②H2O、CO;③CO2、H2O、CO。
[设计实验]
(1)余成林同学选择D、E分别验证假设①,如观察到E中                    现象,则证明有H2O,如观察到D中                 现象,则证明有CO2
(2)翁京京同学选择装置A、C、D、E按照E D C A 的连接顺序一次性来验证假设②,实验时发现E中无水CuSO4变蓝,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中黑色CuO变成光亮红色,则假设②是否成立     ,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是:                  
(3)汪俊同学同样按照E D C A D的连接顺序来验证假设③,如该假设成立,则丙同学应应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那么该实验装置还有何不足:           _______________
(4)现假设该有机物燃烧产物为CO2、H2O,有甲、乙两组同学选择B、C装置分别两种方法测定它的组成,得出两组数据(连接顺序与数据如下表)
 
有机物
的质量
装置的连接顺序
装置的质量
实验前              实验后
甲组
1.6克
C接B
B  200克            B 202.3克
C  200克            C 201.7克
乙组
1.6克
B接C
B  200克            B 201.8克
C  200克            C 202.2克
你认为甲、乙两小组的两种方法哪种正确?    ,理由是:    _____     。请你选择、计算得出有机物各元素的质量比:        
答案
(1)白色粉末变蓝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不成立  生成物中还含有二氧化碳 (3)E中白色粉末变蓝,两个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乙 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能挥发出水蒸气   C:H=3:1
解析
(1)假设①是证明产物中存在CO2、H2O,因为硫酸铜的粉末遇水会变蓝,所以观察到E中白色粉末变蓝即是证明有水的存在;而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D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存在.
(2)由于原燃烧产物通入到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了原混合气体中存在二氧化碳,因此假设②不成立;
(3)依据假设③成立即是燃烧产物中含有CO2、H2O、CO,结合装置中所存在的物质可知:因为有水所以E中白色粉末变蓝,因为原混合物中含有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也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两个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于一氧化碳有毒所以散失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所以该装置还应设计尾气处理装置.
(4)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能挥发出水蒸气,所以把浓硫酸放到最后测定水的质量不准确;由乙组的数据可知水的质量是201.8g-200g=1.8g,二氧化碳的质量是:202.2g-200g=2.2g,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有机物中的氢元素和碳元素与水中的氢元素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质量相等,所以有机物中的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2.2g×12/44:1.8g×2/18=3:1.
故答案为:(1)白色粉末变蓝;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不成立;生成物中还含有二氧化碳;(3)E中白色粉末变蓝,两个D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4)乙;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能挥发出水蒸气; C:H=3:1;
举一反三
(2012•怀化)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一些因素的相关数据(常温通常指20℃;“浓度”指溶质的质量分数)
 实验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质量/g
 温度/℃
 二氧化锰用量/g
 氧气体积/ml
 反应所需时间/s
 ①
 5
 12
 20
 0.2
 125
 11
 ②
 30
 12
 20
 0.2
 125
 2
 ③
 30
 12
 40
/
 125
 148
 ④
 30
 12
 90
/
 125
 82
(2)通过对比实验      可知,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3)由上述实验可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最合适的条件是             
(4)某实验室需配置450克5%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操作为:往一定量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   克水,然后用    (填仪器名称)搅拌均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油价的持续“高烧”和环境问题,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使用。

(1)某同学对乙醇溶液是否呈现碱性产生了兴趣:
[提出问题]乙醇化学式为C2H5OH,含有“氢氧根”,所以猜测它的水溶液应该显碱性。
[实验设计及操作1]取乙醇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为      色,则说明乙醇溶液不显碱性。为什么乙醇溶液不呈现碱性呢?
[解释与结论]通过乙醇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可知乙醇溶液几乎不导电。说明乙醇溶液中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即不含        (写出离子符号),所以乙醇溶液不显碱性。
(2)I.乙醇燃烧时如果氧气量不足,可能还有CO生成。用以下装置确证乙醇燃烧产物有CO和CO2,应将乙醇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按气流从左至右顺序填装置编号)           正确连接后的装置仍存在不足,请指出其不足之处                                        

II.装置②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写出装置①中所盛溶液名称是       ,写出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中和反应时观察不到明显现象,为了确定其反应是否反生,某班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 方案一:向装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几滴酚酞试液,不断滴入稀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如果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向装有一定量稀硫酸的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你认为方案二的结论正确吗?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发生了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然后向其中滴加稀硫酸,pH逐渐减少,最终小于7
B.用温度计测试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前后的温度,温度明显上升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再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某化工厂的废液中,可能含有H2SO4、K2CO3、Na2SO4、KCl、FeCl3、HNO3六种物质中的两种。进行有关试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如下表。试根据各步实验及其现象进行分步推断,再推断所取的废液的可能组合。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推断(或结论)
(1)
取废液放入试管观察
               
废液中肯定不含FeCl3
(2)
用广泛pH试纸测定废液的pH
测定结果:pH=3
               
(3)
向废液中滴入足量         溶液
有白色沉淀出现
有硫酸或硫酸钠                    
(4)
向上述过滤所得的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
无明显反应现象
                    
废液成分的可能组合(写出溶质的化学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2SO4、HNO3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硫酸产量标志着一个国家化工业发展的水平。工业生产硫酸的主要流程为:
①煅烧黄铁矿4FeS2+11O22Fe2O3 + 8SO2
②SO2转化为SO3           用浓H2SO4吸收SO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何利用流程①中形成的固体剩余物:                            
(2)SO2具有与CO2相似的化学性质。有人设计用熟石灰吸收尾气中的SO2,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第②步反应是一个化合反应,请判断实现此反应的另一反应物是         
(4)将SO2和Cl2通入水中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两种常见的酸,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Cl2+SO2+2H2O===      +2HCl
(5)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