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8分)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用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 KclO3质量
| 其他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①
| 1.2g
| /
|
| ②
| 1.2g
| CuO 0.5g
|
| ③
| 1.2g
| MnO2 0.5g
|
| (1)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 。 (2)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3)将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若衡量得到0.5g黑色粉末,再将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 。(简述操作和现象) 【预期结论】氧化铜还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 |
答案
(1)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2)小(3)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的双氧水,观察到大量气泡 【评价设计】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好 |
解析
(1)本题的实验目的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所以“待测数据”是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2)如果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实验②比实验①所用时间小;(3)实验②反应后的固体只有氧化铜,而且正好是加入的氧化铜的量,我们可以向试管中倒入适量的双氧水,观察到大量气泡.说明氧化铜有催化作用; 【评价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探究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哪一个催化效果好. |
举一反三
(8分)同学们发现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产生疑问:两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在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通过以下探究过程证明NaHCO3溶液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 (1)实验装备 ①查阅资料:NaHCO3+NaOH=====Na2CO3+H2O ②用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NaHCO3、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参考。
| NaHCO3溶液
| NaOH溶液
| Na2CO3溶液
| 加入稀盐酸
| 现象Ⅰ
| 无明显变化
| 产生气泡
| 加入澄清石灰水
| 溶液变浑浊
| 无明显变化
| 现象Ⅱ
| 加入CaCl2溶液
| 无明显变化
| 溶液变浑浊
| 溶液变浑浊
| 加热溶液至沸腾,将 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 澄清石灰水 无明显变化
| 表中的现象Ⅰ为_________,现象Ⅱ对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实验过程 【实验1】证明反应生成了Na2CO3 同学们选用上表实验中的药品,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先在NaHCO3溶液中加入A溶液,无明显现象,再滴加NaOH溶液,溶液变浑浊,则A溶液是__________。 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不足以证明有Na2CO3生成,其理由是_________。为了证明有Na2CO3生成,需要继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实验2】证明反应后NaHCO3不存在 同学们参考上表中的实验,又设计了一个实验,虽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但可以证明反应发生了,该实验方案是_________。 (3)实验反思 通过实验1和实验2说明,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这两个角度是___________。 |
(2012•湖州)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有同学对事先在烧瓶中加水产生了疑问.他提出了猜想: 猜想1:加水可以起到稀释的作用,使反应速度变缓. 猜想2:… 并根据猜想进行了实验:每次取15毫升15%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不同溶质质量分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
| 1
| 2
| 3
| 4
| 5
| 过氧化氢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 1%
| 3%
| 5%
| 10%
| 15%
| MnO2粉末用量/克
| 0.5
| 0.5
| 0.5
| 0.5
| 0.5
| 收集到500mL气体时所用时间/秒
| 560
| 186
| 103
| 35
| 12
| 反应后液体温度/℃
| 26
| 38
| 43
| 59
| 71
|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度有怎样的影响? .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同学的猜想2是:加水可以 . |
(2012•湖州)如图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将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分别加入两瓶等量二氧化碳气体中,用U型管连接.充分反应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可观察到U型管中液面出现高度差. (1)室温下利用此装置,你还可以研究 . A.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B.比较氯酸钾和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比较饱和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 (2)进一步思考、迁移:有 变化的对比实验都可以用此装置进行探究. |
(2012•湖州)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 装置丙
| 装置丁
| 反应前
| 48.8克
| 161.2克
| 反应后
| 46.5克
| 163.9克
|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3)比较两种计算结果,请解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
电镀是金属防锈的方法之一.某电镀厂有三个分别给金属表面镀锌、镀铜、镀银的车间,每个车间电镀液的溶质中只含有易溶的锌盐、铜盐和银盐中的一种物质.现取三个车间的电镀液于烧杯中,标为1、2、3号,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对三种电镀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三种电镀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探究实验1]
[表达与交流]甲同学认为2号电镀液中的溶质一定不是硫酸铜,你认为他的结论(1) (填“正确”或“不正确”). [探究实验2]
[反思与评价]乙同学认为3号电镀液中的溶质一定是硫酸锌,请你对乙同学的结论给予评价(2) . [探究实验3]根据上述实验,丙同学取少量的1号电镀液与少量的2号电镀液混合,立即出现有(3) 生成的明显现象,由此小组同学确定了三种电镀液中分别含有的溶质的成分. 解释与结论:探究实验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请帮助他们将三种电镀液中溶质成分的化学式填写在烧杯的标签上(5).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