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1)甲中可观察到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

(7分)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1)甲中可观察到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7分)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图甲                                 图乙
(1)甲中可观察到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方程式是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图乙中热水所起到的作用是                
答案
(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放热;3Fe + 2O2Fe3O4
(2) ③④;②④
(3)隔绝氧气和加热白磷使其达到着火点(答对一点给1分,有错误的不给分)
解析
:(1)根据铁丝在氧气的燃烧的现象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回答。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放热,反应后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是Fe + 2O2Fe3O4
(2)根据控制变量的方法,只允许有一个变量,然后通过比较不同变量确定验证的实验事实。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的变量是:是否解触空气,有空气燃烧的,有没有空气不燃烧的,其它各量均相同,所以③④正确;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的变量是:温度,有冷水,有热水,有热水的必须能够燃烧,其它变量均相同,所以②④符合这一说法。
(3)从实验目的来看,热水所起到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加热白磷使其达到着火点。
举一反三
(9分)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镁的化合物,其中钙的化合物为Ca(HCO3)2,受热易分解,对其加热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有一种难溶性的物质。该固体物质是水垢的成分之一。
(1)【提出问题】探究Ca(HCO3)2受热分解的另外两种生成物。
(2)【猜想】①小刚认为生成物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②你认为生成物中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3)【设计实验方案】小刚和你的实验方案
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4)【归纳和表达】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实验1】模拟炼铁实验
①若样品为氧化铁,则A中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实验2】测定样品的组成
若样品由氧化铁、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待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样品质量
装置A中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
装置B的质量
2.32 g
反应前55.72 g
反应前 281.00 g
反应后55.08 g
反应后 281.56 g
①兴趣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后认为应选用的数据是样品质量和装置A中玻璃管和固体的总质量,而不选用装置B的质量,理由是   
②该样品所有可能的组成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某小组同学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老师建议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SO2。这种做法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40体积SO2
【实验方案】同学们向充满SO2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一定量NaOH溶液,拧紧瓶盖,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他们认为SO2与NaOH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改进】甲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   。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个改进方案。
方案一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向两个充满SO2的200 mL软塑料瓶中分别注入
10 mL水和NaOH溶液,振荡,对比。
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
乙同学认为由于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因此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了反应。试分析导致两个瓶子变瘪的程度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他认为若改变注入水和NaOH溶液的体积便可达到实验目的,注入液体的体积可以是   (填序号)。
a.15 mL      b.8 mL      c.5 mL      d.3 mL
方案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向两个充满SO2的300 mL集气瓶
中分别加入6 mL水和NaOH溶液,
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对比。
倒吸入两个集气瓶中的液体体积完全相同
丙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也无法证明SO2与NaOH是否发生反应。你认为导致吸入液体的体积完全相同的原因是   
丁同学思考后,将上述装置进行了改进,便达到实验目的。改进装置如右图所示,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张南同学为了验证Na2CO3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做了如下实验。操作如下:

①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约3mL的Na2CO3溶液,并滴入2滴酚酞试液,振荡试管,溶液呈均匀的红色;
②再向此试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颜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
[提出问题]为什么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不产生气泡?
[猜想与假设](提示:试剂没有问题)
①Na2CO3溶液和稀盐酸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②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③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不是二氧化碳。
资料:①此Na2CO3溶液的pH 约为11,NaHCO3溶液的pH约为8;
②NaHCO3在水溶液中受热不分解;
③酚酞试液在pH≥10时的溶液为红色,在pH≤8.2时溶液为无色;
[设计方案及实验]经过讨论大家首先否定了猜想①,其理由是。
对方案②和③进行研究,决定进行如下实验,首先把上述反应后的溶液分装成3支试管。请完成下列表格。

[解释与结论]张南同学开始时的实验,即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是(写方程式)。
[反思与应用](1)在不另取其他试剂的情况下,能够鉴别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两种溶液吗?(填“能’”或“不能”)。(2)有些化学反应的产物与            有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某同学所做实验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生石灰固体,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U型管中a液面会盟(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