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氧化铜粉下部出现了一层红亮的铜;澄清石灰水变浑

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氧化铜粉下部出现了一层红亮的铜;澄清石灰水变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在实验室中,老师用下面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图中固定试管的仪器已略去):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氧化铜粉下部出现了一层红亮的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停止加热并冷却到室温。

(1)写出硬质大试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程式                           
                                 、                                
(2)B装置的作用是                                  ; 
(3)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说明                                    
(4)气球的作用是                                      
答案
(1)2C + O22CO   CuO+COCu+CO2     CO2 + C2CO(3分)
(2)防止反应后冷却到室温时,C装置的溶液倒流                      (1分)
(3)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说明A装置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  (1分)
(4)收集化学反应生成的CO,防止有毒的CO污染环境                 (1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1)在硬质试管中含有碳、氧化铜及氧气,根据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木炭粉的质量明显减少;氧化铜粉下部出现了一层红亮的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生成了铜,所以硬质试管中生成了一氧化碳;石灰水变混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可发生碳与氧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可还原氧化铜、以及碳还原二氧化碳的过程,正确书写出其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后容器内气体冷却时容器内压强减小,C装置中的溶液会倒流,加入B装置可防止反应后冷却到室温时,C装置的溶液倒流;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现象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说明A装置已经发生了化学反应;
(4)反应中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加气球收集化学反应生成的CO,防止有毒的CO污染环境。
举一反三
利用下图实验装置,按A—B—C顺序连接。可以进行碳及其氧化物的部分性质实验。

(1)实验中A装置处观察到的现象为                                 
(2)实验中正确的接口顺序为a—b—c—          
(3)实验结束应先拔掉C装置上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若先熄灭A处酒精灯,则B中
的现象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因此,这种工业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试剂瓶,盛放的药品可能是氯化钠固体,也可能是亚硝酸钠固体,该校化学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手段确定该瓶盛放的药品的成分。其主要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该药品的成分是NaCl。
【查阅资料】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溶解性
15℃时溶解度为81.5g/100g水
15℃时溶解度为35.8g/100g水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时发生分解有氧气等气体产生
1413℃
 
【实验过程】化学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验证。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1)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②加入药品,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生成。
③收集气体。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
                     ,目的
                                   
 
(2)小明同学根据小华的实验判断该药品的成分是          。他又结合两物质的溶解性知识,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其实验方案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以下是小瑛和小方设计的有关分子性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1)所示。小瑛的实验如图(2)所示,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瓶口用一张刚刚用酚酞溶液浸过的滤纸盖住。

(1)小瑛观察到的现象是            
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他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2)小方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B,其目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家中烧开水的铝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使用时间长了易结水垢(如图)。原因是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和镁的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Ca(HCO3)2] 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生成一种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它是水垢的主要成分。
[产生问题] 碳酸氢钙受热分解除了生成水以外,另外两种生成物是什么?
[提出假设] ① 小楠同学认为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
② 小卓同学根据           定律猜想生成物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与事实] 依据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验证猜想的①方案
向生成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中加入适量的            
有气泡生成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
取少量硬水于试管并加热,将生成气
体通入         中。
 可观察到         
[解释与结论]: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的探究
⑴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__________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
⑵火柴火焰靠近蜡烛(不点燃)和蜡烛点燃后分别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此实验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
⑶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处在________的最先碳化。结论: ____________;
⑷熄灭燃烧的蜡烛,观察刚熄灭的蜡烛会产生一缕白烟,若用火柴火焰接触白烟,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放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点燃以后,用一大烧杯罩在蜡烛上,一段时间后,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元素。
⑺燃烧3.5g石蜡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由此可推断石蜡中还含有___元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