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家中烧开水的铝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使用时间长了易结水垢(如图)。原因是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和镁的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Ca(HCO3)2] 受热易

(4分)家中烧开水的铝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使用时间长了易结水垢(如图)。原因是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和镁的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Ca(HCO3)2] 受热易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4分)家中烧开水的铝壶和盛放开水的暖瓶,使用时间长了易结水垢(如图)。原因是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的钙和镁的化合物,其中碳酸氢钙[Ca(HCO3)2] 受热易分解,生成水和大量的气体,还生成一种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它是水垢的主要成分。
[产生问题] 碳酸氢钙受热分解除了生成水以外,另外两种生成物是什么?
[提出假设] ① 小楠同学认为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
② 小卓同学根据           定律猜想生成物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与事实] 依据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验证猜想的①方案
向生成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中加入适量的            
有气泡生成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
取少量硬水于试管并加热,将生成气
体通入         中。
 可观察到         
[解释与结论]: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
答案
(每空1分共4分)
[产生问题] 碳酸氢钙受热分解除了生成水以外,另外两种生成物是什么?
[提出假设] ① 小楠同学认为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可能是碳酸钙。
② 小卓同学根据 质量守恒 定律猜想生成物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实验与事实] 依据猜想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验证猜想的①方案
向生成的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中加入适量的 稀盐酸 
有气泡生成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
取少量硬水于试管并加热,将生成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 中。
 可观察到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水垢主要成分之一是碳酸钙。
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猜测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二氧化碳;
(2)碳酸盐遇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检验二氧化碳使用的是澄清的石灰水,所以本题答案为:
实验步骤
猜想正确应该的实验现象
取少量水垢遇试管,加少量的稀盐酸,在试管口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本题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举一反三
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的探究
⑴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_______________,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_________;
⑵火柴火焰靠近蜡烛(不点燃)和蜡烛点燃后分别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此实验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
⑶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处在________的最先碳化。结论: ____________;
⑷熄灭燃烧的蜡烛,观察刚熄灭的蜡烛会产生一缕白烟,若用火柴火焰接触白烟,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放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点燃以后,用一大烧杯罩在蜡烛上,一段时间后,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元素。
⑺燃烧3.5g石蜡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由此可推断石蜡中还含有___元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玲猜测一瓶久置于空气中的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他设计的下列实验,对此猜测能提供有力实证的是(  )
A.滴加CuSO4溶液B.滴加稀盐酸C.滴加酚酞试液D.滴加石蕊试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只写三个即可)
         ;②         ;③         
⑵任选上述实验中的一个,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家环保总局规定从05年1月1日起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九年级某班同学在做用酚酞鉴别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后将废液集中到班级废液缸中,废液呈无色。于是小林同学认为“盐酸与氢氧化钠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⑴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理由               
⑵若将废液直接排入铸铁下水管道,会造成什么危害?           写出反应方程式                          
⑶请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⑷请设计实验,探究上述废液缸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  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8分)王老师指导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实验的新装置(见图),并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小资料】(1)白磷着火点约为40℃,易燃烧,且耗氧彻底;
(2)硫酸铜溶液能与白磷反应,从而化解白磷的毒性。
【实验探究】
(1)在确保装置不漏气时,按图装入药品、连好仪器。
(2)将锥形瓶底部放人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请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烧结束,等到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把注射器针头穿透橡皮塞,此时注射器里的硫酸铜溶液会_____;如实验比较成功,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_______,最终注射器里的液面约停留在_______mL刻度处。
【反思与评价】
(1)实验结束、振荡锥形瓶,硫酸铜溶液能与剩余的白磷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lPx+60CuS04+96H20=20Cu3P↓+24H3P04+60H2S04,则白磷化学式中的x=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