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成都18)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I实验介绍这一知识。(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10成都18)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I实验介绍这一知识。(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0成都18)木炭作为还原剂用于金属冶炼已有几千年历史。教材用如图I实验介绍这一知识。

(1)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炭呈块状,实验时要先将木炭研细,再与CuO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提高成功率,某研究小组设计如图Ⅱ方案进行实验。
【装置改进】
稳定的高温时本实验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验装置也会影响加热的效率。图Ⅱ装置将卧式装置改为直立式装置。实验时,将反应混合物夯实于试管底部,调节酒精灯是外焰完全包围试管的下部。你认为该设计是否更好?__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研究】
分别称取2g木炭与CuO的混合物,按每种比例重复实验3次。实验记录如下表:
总质量相同(2g)但木炭与CuO比例不同的实验对比表
比例
1:6
1:7
1:8
1:9
1:10~1:11
1:12
1:13
加热时间
1′51″
1′43″
1′57″
1′51″
1′51″
1′53″
4′
实验现象
红热,产生大量气泡,石灰水变浑浊
偶尔红热,气泡较少
实验结果
表层铜珠较大,出现未完全反应的黑色木炭粉末,且木炭含量越高黑色粉末越多
反应较完全,生成亮红色网状铜块
部分生成Cu2O
主要产物是Cu2O
 
由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实验的另一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产物分析,该反应混合物的最佳比例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由于试管中有空气,实验时应注意:
混合物需进行预热,除了使试管受热均匀外,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把石灰水浑浊作为木炭跟CuO反应的充分证据。因为试管中还可能发生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关于影响该实验的因素,你认为还可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答案
(1)C+ 2CuO 高温2Cu + CO2↑(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3)使火焰更集中(4)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减少,不利于酒精燃烧 【实验研究】反应物的比例  1:6至1:11
【讨论交流】 防止发生爆炸  C+ CuO 高温 Cu + CO↑ 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温度
解析
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
(2)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加上灯罩可以使火焰更集中,提升温度;
(4)装置改进:
将卧式改为直立式,同时用火焰把试管包住会影响火焰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变小;
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氧化铜和碳粉的比例不同,得到产物也不同,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出该题答案,即反应最完全的;
反思交流:
在碳和氧化铜反应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氧化碳气体,而一氧化碳有毒;
提出问题:
题目中验证的是反应物的质量比例,对于反应的温度、反应的形状等都可能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解答:解:(1)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为:C+2CuO高温2Cu+CO2↑;
(2)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把块状的木炭变成碳粉更利于反应的进行;
(3)加上灯罩可以使火焰更集中,提升温度,利于反应的进行;
(4)装置改进:将卧式改为直立式,同时用火焰把试管包住会影响,铁丝网形成一个类似烟囱的空腔,使空气的对流加快,从而使燃烧更充分,火焰更稳定.实验研究: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氧化铜和碳粉的比例不同,得到产物也不同,从实验结果中可以得出该题答案,即反应最充分的;
反思交流:
在碳和氧化铜反应的过程中减少试管内剩余空气的量,降低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由于装置内有空气,在加热时遇到木炭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把石灰水浑浊作为木炭跟CuO反应的充分证据.反应为:C+O2 CO2
提出问题:
题目中验证的是反应物的质量比例,对于反应的温度、反应的形状等都可能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故答案为:
(1)直接写出化学方程式C+2CuO高温2Cu+CO2↑;
(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3)使火焰更集中,提升温度;
(4)装置改进:是;与铁丝网形成一个类似烟囱的空腔,使空气的对流加快,从而使燃烧更充分,火焰更稳定.
实验研究:反应物的比例;1:10~1:11;
讨论交流:减少试管内剩余空气的量,降低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C+O2 CO2
提出问题:反应物的形状(或反应温度).
举一反三
.(10连云港27)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走进化学实验室。邀请你参与以下活动。(已知①2Na2CO3+ H2SO4==NaHCO3+Na2SO4 NaHCO3 溶液呈碱性②CaSO4微溶,但在稀溶液中看作可溶,其水溶液呈中性)

(1)甲、乙两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设计了如图A所示的实验。丙、丁两同学想再现课本上将“澄清的石灰水滴入Na2CO3溶液”的现象,设计了如图B所示的实验,并各自进行操作。
【问题讨论】教师首先肯定了这四位同学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请你填空:
甲、乙同学将较多量的稀硫酸加入锥形瓶后,他们是依据溶液的颜色由    色变为    色的现象来判断两者确实发生反应的。丙、丁同学的实验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意外发现】甲同学和丙同学在洗刷仪器前,将A、B装置锥形瓶中的残留物倒入同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发现白色沉淀溶解,有气泡产生,废液缸中形成无色溶液,这一现象立刻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于是,他们又以“无色溶液中含有那些溶质”为课题进行研究。
【提出猜想】经讨论呈现出如下猜想:
①溶质为:Na2SO4   CaSO4
②溶质为:Na2SO4   CaSO4   H2SO4
③溶质为:Na2SO4   CaSO4   NaOH
请你判断:上述猜想中不合理的是      (填数字代号)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针对认为合理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你将下表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和结论
取废液缸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少量   溶液,观察
a.若有气泡产生,则猜想       成立
b.若无气泡产生,则猜想       成立
 
【意外发现2】乙同学和丁同学在洗刷仪器前,将A、B装置锥形瓶中的残留物倒入另一个洁净的废液缸,发现沉淀不溶,没有气泡,上层清液呈红色。此时,上层清液中溶质的组成情况可能有许多组。如①Na2SO4  NaOH ②Na2SOCa(OH)2③Na2SO4  NaOH   Na2CO3
④Na2SO4           ⑤Na2SONa2CO       (未列全。请用化学式将④⑤补充完整)
(2)教师点拨:证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确实能发生反应的方法还有多种。
【拓展探究】小组同学用其他装置继续进行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硫酸(适量)与NaOH稀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至蓝色 沉淀生成,则(填“能”或“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
②若不加酚酞试液,将稀硫酸(少量)与V1mLNaOH稀溶液混合后,再向其中CuSO4溶液至蓝色沉淀不再产生时,消耗了V2mLCuSO4溶液,此时还必须做一个对比实验才能证明两者确实发生了反应,这个对比实验是(简述操作方法及结论)证明稀硫酸和NaOH稀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龙岩市17).已知,钠在较高温度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该反应后含碳产物是什么?不同的同学提出如下五种猜想:甲认为是C,乙认为是CO,丙认为是Na2CO3,丁认为是CO和Na2CO3,戊认为是NaHCO3。为确定该反应的含碳产物,五位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已知:CO能与PdCl2生产黑色的Pd,可利用该反应检测CO是否存在。回答下列问题:
(1)不用实验就可知道戊的猜想是错误的,因为该猜想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取二氧化碳时,为了使制气过程具有“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特点,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选填右图中的“I”、“II”或“III”)。
(4)实验时应先往装钠的玻璃直管通CO2一段时间,装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开始后,观察到PdCl2溶液的试管中有黑色物质产生,且充分反应后玻璃直管中的固体全部溶解于水。取所得溶液并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浑浊现象。据此可知:
①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答:___________。
②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天津市26).今春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旱灾,我们在抗旱救灾的同时,更应倡导保护水环境、珍惜水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论是自来水还是纯净水,你认为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下列选项中能确认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水的蒸馏         B.水的蒸发       C.水的电解       D.水的净化
(2)右图是我国部分地区人均水量图,从中可以看出我市是极度缺水的城市。下列做法符合节约用水的是_____。

A.使用节水龙头
B.用淘米水洗碗
C.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D.使用不间断地边注水边冲淋、排水的用水量为165L/次的家用洗衣机
(3)实验室中有一杯含有MgCl2和CaCl2的硬水,下表是某兴趣小组设计软化硬水的实验方案,请你一起来完成下表。
可供选用的药品有:Ca(OH)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肥皂水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①取少量硬水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Ca(OH)2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
有白色沉淀产生
MgCl2+ Ca(OH)2== Mg(OH)2 +CaCl2
②再向上述试管中滴加______,直到不再产生沉淀
有白色沉淀产生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③过滤
滤出沉淀
得到澄清滤液
④用两试管分别取等量的上述滤液和原硬水样品,分别滴加____,振荡
盛有滤液的试管中________
证明硬水已软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福建宁德17】.(11分)一包黑色粉末可能由氧化铜和炭粉中的一种或两种物质组成,某学校科学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设计方案】(1)取少量黑色粉末于试管中观察现象
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中①②相关内容:
现象
结论
溶液呈蓝色,有黑色不溶物
含CuO、C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有黑色不溶物
只含①          
溶液呈蓝色,②              
只含CuO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氧化铜和炭粉的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它们的性质,探究小组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

①能证明CuO与C已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答一点即可)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最能说明试管中物质已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0湖北十堰21】.小丹同学在学习酸的性质时,从同一卷镁带中剪取长度相等的两根镁带,分别与室温下H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稀硫酸反应。观察发现:镁带在稀盐中放出气泡的速率明显快鱼在稀硫酸中防除气泡的速率。
[查阅资料]
1.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映,基本质是金属单质与H反映。
2.生成H2速率主要取决与:①金属表面积 ②溶液中H浓度 ③温度等条件
3.H的浓度与1L溶液中H的数目成正比。
4.溶液中除H外的其它离子可能会影响反映速率。
[提出问题]
①小丹同学在进行上述实验时,控制了镁带与酸反映的哪几个条件?(答出两条)
②上述反映中C1、SO如果反映速度?
[猜想假设]
I.Cl促进了镁与酸的反映,SO对反映无影响。
II.SO抑制了镁与酸的反映,C1对反映无影响。
III.                                        
请回答问题①,完成猜想3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小丹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
编号
铝片
长度
H浓度
相同的酸
反应片刻后
添加少量试剂
产生气泡
的速率
结论
A
2cm
5mL盐酸
Na2SO4固体
无明显变化
(结论A)
B
2cm
5mL硫酸
(试剂B)
明显加快
Cl对反应有促进作用
 
试剂B是        (化学式)固体。
[结论]结论A为                              
[反思]将试剂B改用HC1气体,不能达到探究目的,其原因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