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21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烟台的“十二五”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1)海水淡化:蒸馏法淡化

(9分)21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烟台的“十二五”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1)海水淡化:蒸馏法淡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9分)21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烟台的“十二五”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1)海水淡化: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            不同分离出淡水;高压反渗透膜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              不同分离出淡水。
(2)制盐:①制粗盐。从卤水中提取粗盐用的结晶方法是              。②粗盐纯化。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氯化钙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通过如下操作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a过滤.b加过量的Ba(OH)2溶液;c加适量的盐酸;d加过量的Na2CO3溶液;e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3)制碱: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如下:

完成图中“(   )”的内容:①           ;②           ;③           
(4)制镁:工业上一般用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制金属镁,若以卤水(含有硫酸镁、氯化钠和氯化钙)为起始原料来制取金属镁,请画出制镁的流程图。
答案
(9分)(1)沸点   颗粒大小    (2)蒸发结晶    bdace(过滤可重复使用)
(3)①NH3   ②CO2   ③加热(或热解)
(4)(2分,写出中间两步即给分)
解析
分析:(1)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结晶法、淡化膜法、多级闪急蒸馏法,可根据原理进行分析.
(2)①可根据氯化钠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进行分析选择结晶方法.
②根据除杂时不引入新杂质的原理及实验目的进行分析.
(3)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选择试剂.
(4)可根据起始物质和最终物质进行正逆推导.
解:(1)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沸点比较高,水的沸点比较低进行分离的;高压反渗透膜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颗粒大小不同,水分子可以通过淡化膜,其它离子不会通过.
故答案为:沸点; 颗粒大小
(2)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所以采用蒸发溶剂法结晶;
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杂质,可以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除去硫酸镁,加过量的Na2CO3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试剂氢氧化钡,通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加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钠,通过蒸发除去盐酸.
故答案为:蒸发结晶;bdace
(3)根据题中所给生成物进行分析,要制备饱和氨水肯定是将氨水通入食盐水中,由饱和的氨水食盐溶液制备碳酸氢钠,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元素守恒知应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变为碳酸钠.
故答案为:①NH3 ②CO2 ③加热
(4)首先必须将卤水中镁进行富集,加入石灰乳(比较经济,不能用氢氧化钠),变为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加入盐酸制备氯化镁,再经过蒸发干燥制备无水氯化镁,最后经过通电可制得镁.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难度比较大,涉及海水淡化方法的原理、海水晒盐的原理、除杂的原理、侯氏制碱法的原理等理论内容,要通过该题认真总结.
举一反三
(7分)小华同学用排水法收集了一大瓶沼气池中气体(图1中的A),为了弄清它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对气体猜想】猜想I:全部是CH4;   猜想Ⅱ:全部是CO;
猜想Ⅲ: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 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将A中的气体依次通入B、C中,在D处点燃。
    
A          B           C        D        ①       ②       ③
图1                                图2
(1)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后面的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         (填序号)“注水装置”。
(2)若B中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A中的气体中含有              气体。
(3)装置C作用是                             
(4)若D处倒扣的是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出现浑浊,且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
           ”可能成立;若D处倒扣的是干冷的大烧杯,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I、Ⅳ”可能成立,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CH4,理由是                                            ;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                                                           
(5)采取(4)中的排除干扰措施后:若D处分别倒扣干冷的烧杯和涂石灰水的烧杯,分别出现水雾和浑浊,且B中也出现浑浊,则证明“猜想          ”成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 在高效复习课堂中,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钡、氢氧化钠、碳酸钾” 四种物质的溶液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再探究。

【知识回放】
通过判断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我能写出其中符合下列条件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⑴一个中和反应                   
⑵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反应           
【挖掘实质】
(1)图1是HCl和NaOH在水中解离出离子的示意图,我发现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硝酸钡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2)图2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 OH=H2O,我也能用同样的方式表示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发生反应时有气体生成的反应的实质   ④  
(3)通过探究上述四种溶液两两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实质,我发现NaOH和H2SO4溶液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溶液中的H+和OH不能大量共存;   ⑤      溶液和   ⑥    溶液也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任写一组物质,下同),因为  ⑦   ⑧  ⑨  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因为  ⑩   (填离子符号,下同)也不能大量共存。
【知识升华】
通过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的再探究,我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实质是   11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4分)请仔细观察下面溶液的变化并回答问题。

(1)A中的试管          (填“能”或“不能”)把水加人浓硫酸中。
(2)B中溶液变浑浊的原因是                                       
(3)把A中试管内试剂改为Mg和稀盐酸,         (填“会”或“不会”)出现与上图相同的现象。
(4)在A、B、C中Ca(OH)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A、B、C和 “>”、“<”、“=”表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2011年是国际化学年(IYC2011),其宗旨是“增进公众对化学重要性的认识,鼓励青年人热爱化学,学习和研究化学”。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课本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作了绿色化改进后制取单质铁(K1,K2是活塞):

(1)关闭K1、开启K2,可以验证CO还原Fe2O3的产物。
①这是关于气体的实验,实验前必须对装置进行                            
② CO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在e处点燃气体的目的是                                 
(2)关闭K2,开启K1,可以将d口出来的气体再从a通人装置而循环使用。
① c瓶中应装                (填序号)。
A.澄清石灰水B.水C.石蕊溶液D.浓硫酸
②反应完后(假设b瓶中NaOH全部转化为纯碱),要从b瓶中溶液得到纯碱固体,必要的实验操作为转移、              结晶。
③该实验这样改进的主要优点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山东烟台,18题)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B.②检验铵态氮肥
C.③检验CO32的存在D.④用水吸收CO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