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因此,这种工业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某校化

(6分)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因此,这种工业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某校化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6分)
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因此,这种工业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试剂瓶,盛放的药品可能是氯化钠固体,也可能是亚硝酸钠固体,该校化学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手段确定该瓶盛放的药品的成分。
其主要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该药品的成分是NaCl。
【查阅资料】
 
亚硝酸钠
氯化钠
溶解性
15℃时溶解度为81.5g
15℃时溶解度为35.8g
熔点
271℃
801℃
沸点
320℃时发生分解有氧气等气体产生
1413℃
【实验过程】化学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验证。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1)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主要过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②加入药品,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生成。
③收集气体。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        ,目的是    。
(2)小明同学根据小华的实验判断该药品的成分是       。他又结合两物质的溶解性知识,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其实验方案是      。
答案

(1)①导管口有气泡产生
④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2)亚硝酸钠(或NaNO2) 
15℃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该药品,充分溶解后,无固体剩余,证明该药品为亚硝酸钠。(2分)其他答案合理得分。错答、漏答均为0分
解析
(1)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步骤和方法回答;
(2)根据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性来进行区分,对比实验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解:(1)检查气密性时,若气密性良好,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收集完气体后,要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试管冷却倒吸水槽中的水.
(2)对比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溶解性时,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温度相同,溶剂的量的相同.
故答案为:(1)①导管口有气泡产生④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防止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2)亚硝酸钠(或NaNO2)
15℃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该药品,充分溶解后,无固体剩余,证明该药品为亚硝酸钠.
能够从题给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利用物质的化学特性或是物理性质来对物质进行鉴别和区分.区分时要注意根据有操作然后得出实验现象,由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三个要点缺一不可.
举一反三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与事实不符合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有黑色固体生成
D.电解水时,与正极、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6分)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查阅资料]物质燃烧一般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物质具有可燃性是燃烧的首要条件,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实验目的]验证木炭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两个条件须分别验证)。
[实验设计与操作]下面是验证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可通过开启、关闭活塞控制液体)。
            
在完成气密性检查后加入药品,并已设法在整个装置中充满了氮气。若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请设计后续的实验步骤,并按要求填表。
步骤
操作
预计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在活塞关闭的状态下,点燃酒精灯加热
 

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反思评价]实验过程中,装置B的作用可能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向a、b两支具支试管中加入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铁片,再向a中加入植物油,分别塞上橡皮塞,U型玻璃管内为红墨水(开始时两端液面等高),如下图所示。放置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支试管中铁片均被锈蚀
B.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水
C.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
D.U型玻璃管两端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5分)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能与C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可用在呼吸面具中作为氧气来源。某实验小组欲用干燥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收集一瓶氧气,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问题。

⑴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⑵浓硫酸的作用是 ▲ 。
⑶若实验过程中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原因可能为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⑷氧气可用E装置收集,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是利用了氧气的 ▲ 性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9分)已知某金属粉末中可能含有铁、铝、铜三种金属中的两种或三种,化学小组的同学对该粉末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该粉末由铜、铝组成;             猜想二:该粉末由铁、铝组成;
猜想三:该粉末由铁、铝、铜组成;         猜想四:该粉末由 ▲ 组成。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溶于水的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 2H2O + 2NaOH =" 2NaAlO2" + 3H2↑,铁和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均不发生反应。
【供选药品】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澄清石灰水、蒸馏水。
【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证明粉末中是否含有 ▲ 
取一个小烧杯,加入适量的粉末,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 ▲ 
 
▲ 
 
猜想四成立;
实验中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证明粉末中是否含有 ▲ 
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后放入小烧杯,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反思与评价】若将原粉末中的铜全部回收,请写出实验过程 ▲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