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在常温下是液体,F是人体胃液中助消化的酸,A和B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

右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在常温下是液体,F是人体胃液中助消化的酸,A和B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右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化合物间的转化关系,其中A在常温下是液体,F是人体胃液中助消化的酸,A和B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      ,B      ,D      
(2)E和F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G和F之间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4)C物质的一种用途是                            
答案
(1)H2O   CO2    CaO   (2)Ca(OH)2+2HCl       CaCl2+2H2O
(3)复分解   (4)建筑材料(或补钙剂等)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F是人体胃液中助消化的酸”,则F为盐酸;又“A在常温下是液体”,且根据图示F盐酸能转化为A,结合酸的通性可知,A应为水;再由“A(水)和B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可知B为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另外,二氧化碳和水在植物光合作用下能反应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由于A(水)还能和D反应,则D为氧化钙;又D能转化为E,且E能和F盐酸反应,则E为氢氧化钙;再结合图示可知,G能分别与B二氧化碳、F盐酸反应,则G为碱液(如氢氧化钠);由于C能转化生成D(氧化钙)或A(水)或B(二氧化碳),故C为碳酸钙。
(1)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H2O,B的化学式为CO2,D的化学式为CaO。
(2)E和F之间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盐酸的反应,生成了氯化钙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
(3)G和F之间的反应,是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故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4)C物质碳酸钙的用途有做建筑材料或补钙剂等。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换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举一反三
下表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
CO
通过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B.
H2
水蒸气
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C.
N2
O2
通过炽热的铜丝网
D.
NaOH溶液
Na2CO3
加入足量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制备NaOH溶液:将饱和的纯碱溶液与适量的石灰水混合后过滤
B.检验碳酸根离子:将要检验的物质与稀盐酸混合,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C.鉴别O2、N2、CO2三种气体: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现象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用CuSO4溶液与NaOH溶液,比较混合前后溶液的质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锌、稀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A、B、C、D)表示相应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有固体物质产生    B.无明显现象
C.有蓝色沉淀生成    D.有气泡产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KCl(K2CO3)加足量稀硫酸、过滤、蒸发、结晶
B.BaSO4(Ba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CO2(HCl)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通过浓硫酸
D.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其中X、Y为两种气态单质,Z为固态单质;A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B、C、D为三种状态各不相同的氧化物(个别反应的条件未注明).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有关物质的名称:A          、Y          
(2)反应①、② 、③、④中属于置换反应的为             (填序号).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