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西)(8分)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

(2012•江西)(8分)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12•江西)(8分)如图所示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紫红色金属,B常温下是气体,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
(1)A的一种用途是        
(2)B的化学式为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下图转化关系中没有涉及至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答案
故答案为:(1)作导线;(2)H2;(3)H2O+CO2=H2CO3;(4)分解反应.

解析
由于A为紫红色金属,所以A为铜;而C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所以为盐酸;而C可以得到气体B(可能为氢气或者二氧化碳),而B能够转化成A即得到紫红色的铜,所以B为氢气.由于C是盐酸,而A是同,所以可能含有C的成分,也含有铜的成分,可以推断D为氯化铜.C可以同时得到E和F,即盐酸和某种物质反应的时候能够同时得到EF,而EF之间能够反应,说明EF在一中物质中可以分解得到,而该物质不稳定,所以该物质为碳酸,EF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两者无法确定具体对应关系).关系如图:
(1)A是铜,具有导电性、导热性等,可以做导线等.
(2)B为氢气,是非金属气态单质。.
(3)EF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4)发生的反应:置换反应有:Zn+2HCl=FeCl2+H2↑;CuCl2+Fe=FeCl2+Cu;H2+CuOCu+H2O;
复分解反应:2HCl+CuO=CuCl2+H2O;CaCO3+2HCl=CaCl2+CO2↑+H2O;
化合反应:CO2+H2O=H2CO3.(其他合理反应也可),没有分解反应。
举一反三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过量碳酸钙、过滤
B
KOH溶液
KCl
适量稀盐酸
C
NaCl溶液
Na2CO3
适量硝酸钙溶液、过滤
D
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NaOH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再过滤
C
H2(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
D
Fe(Fe2O3
加入过量稀盐酸,再过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关系:①甲+乙→H2O,②乙+丁→CO2,③丙+乙→CO2+H2O.则甲是   ,乙中一定含   元素,丙物质是   (填一种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台州)下表中所采取的措施能有效解决相应实验问题的是(  )
选项
实验问题
采取的措施
A
使用显微镜时,用低倍镜观察到细胞物像较模糊
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
B
托盘天平不能准确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先测铁块质量为m1,再测一枚大头针和铁块的总质量为m2,则一枚大头针质量为m2﹣m1
C
将CO2通入NaOH溶液,不能确定是否发生反应
先往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观察通入足量CO2后溶液的颜色变化
D
验证植物呼吸消耗02时,将萌发的种子装入广口瓶中密封,无法观察瓶内02含量降低
将该装置放置24小时后,打开瓶塞,立即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观察火焰的变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2•台州)在实验室里,某同学看到氢氧化钠试剂瓶的瓶口有白色粉末,如图所示.
他对白色粉末的成分作出了一些猜测.
猜测一:可能是氧氧化钠
猜测二:可能是碳酸钠
猜测三:可能是氧氧化钠和碳酸钠
为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他将该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再迸行了如下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无色气体是   
(2)在溶液2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3)由实验现象可知,猜测   是正确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