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______. 实验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猜想. 猜想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猜想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猜想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______ | ______ | 猜想A 正确 | B
|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______液 | ______ | 猜想B 错误 |
答案
实验l:燃烧需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有氧气,题中已具备可燃物的条件,所以考虑另外两个; 实验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碱或者碱性溶液都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探究的内容应找准两个方向:即探究A:是否生成了H2O2,探究B:是否氢氧化钠溶液太浓;因为题示猜想B错误,A正确,可以按照表格内容写出相应的实验操作与对应现象.最后因为猜想A正确,所以产物中含H2O2. 故答案是: 实验l反应中产生氧气和放出热量,使脱脂棉达到燃烧的条件.(1分) 实验2:2NaOH+CO2═Na2CO3+H2O(2分) 猜想: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生成的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1分) 试验探究:(4分)
猜想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__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 | 产生气泡,木条复燃 | 猜想A 正确 | B
|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一会红色消失 | 猜想B 错误 |
举一反三
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某研究小组对一只干燥管里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Ⅱ:部分变质,含有… 猜想Ⅲ:完全变质,只含有碳酸钙、碳酸钠. 【实验探究】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试管外壁发烫,得到浑浊的液体. | 推测样品中含有______ | | 滤渣溶解,产生大量气泡. | 写出产生大量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 产生白色沉淀. | 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工业纯碱中常含有NaCl、Na2SO4等杂质,可用下图装置测定工业纯碱中有效成分的含量. 实验过程的主要步骤是: ①准确称取干燥试样xg(x>2),放入广口瓶C中;②准确称量装有碱石灰(可吸收CO2)的干燥管的质量yg;③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注入稀H2SO4,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④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将干燥管卸下,准确称量其质量zg. 请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如果不用装置A,会导致实验结果偏______(填“大”、“小”或“不变”,下同).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_,如果不用装置B,会导致实验结果偏______. (4)第④步中缓缓通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如果不通入空气,会导致实验结果偏______. (5)试样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 (6)现有26.5g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109.5g,充分反应后,再加入密度为1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40mL,此时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的pH为7.试求: ①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②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工业纯碱主要成分是无水碳酸钠,其中还含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装置:
操作顺序是: (1)准确称取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m1g),再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纯碱mg并全部放入A中; (2)组装全部反应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关闭d;由e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3)打开d,慢慢鼓入空气10min; (4)再称干燥管的总质量为m2g. ①必须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②不设置装置C将使测定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 ③不设置装置B将使测定结果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______. ④Na2CO3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 | 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铜生锈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一个月后,发现B中的铜丝慢慢生锈,且水面处铜丝生锈较为严重,而A、C、D中的铜丝基本无变化.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铜生锈所需的条件是:铜与______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2)写出铜生锈产生铜绿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3)推测铜和铁,______更易生锈.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 研究性学习: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 【研究方案】先称取13.3g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根据生成CO2的质量测定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变质程度. 【解决问题】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填写下表:(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Na2CO3的质量/g | | 变质NaOH的质量/g | | NaOH的变质程度 (用质量分数表示)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