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目的 | 探究步骤 | 预计现象 | ||
______ |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试剂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
证明溶液中尚存氢氧化钠 | ②:向实验①所得溶液中滴加______试液 | ______ | ||
(1)常温下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为0.18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2)对氢氧化钠、氯化钠溶液,只有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氯化钠不能使任何物质变色,故不可能是氯化钠. (3)氢氧化钠易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4)①溶液已经变质说明含有碳酸钠,碳酸钠遇到稀盐酸会生成气体二氧化碳; ②变质后溶液中溶质一定会含有碳酸钠,可能会有未变质的氢氧化钠,欲证明碳酸钠存在,可以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化钙溶液(为防止对下面实验造成影响不能加氢氧化钙),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 欲证明氢氧化钠的存在,可向上述除去沉淀的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则氢氧化钠一定存在. 故答案为:(1)常温下不可能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钙溶液; (2)酚酞; (3)2NaOH+CO2═Na2CO3+H2O (4)①稀盐酸; ②证明溶液中存在碳酸钠,氯化钙溶液,酚酞,变红色. | ||||
菠菜营养丰富,素有“蔬菜之王”的美称.民间流传:菠菜豆腐同食,易得结石.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菠菜豆腐是否不能同食”等问题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①菠菜含有丰富的铁、草酸盐、碳酸盐等,豆腐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钙盐.②人体结石的主要成分:草酸钙(CaC2O4)③醋酸不与草酸钙反应,但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等. 提出猜想:“菠菜豆腐不能同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探究一:菠菜中部分成分分析 (1)步骤③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的目的______. (2)已知气体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醋酸的化学式用HAC表示,写出步骤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沉淀A、B的质量关系为:m(A)______m(B)(填“>”、“<”或“=”). (3)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由此可见菠菜豆腐不能同食.以下饮食观点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禁吃菠菜;B.高钙牛奶可与菠菜同食;C.菠菜烹饪时可用开水烫,可降低草酸盐含量 探究二:某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热分解研究 按如图装置将草酸钙晶体样品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进行探究(假设装置中各试剂均足量) (4)①反应开始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②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说明产物中有______,C、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E中CuO变红,说明产物还有______和______,经检验A中残留固体为氧化物. ③对上述装置从环保角度提一个改进建议______. (5)某研究所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草酸钙晶体(CaC2O4•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如图. 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图 ①800℃以上时,固体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 ②计算CaC2O4•xH2O中的x═______(写出计算过程,CaC2O4的相对分子质量:128). ③残留固体为CaC2O4时的温度范围______,写出固体质量由12.8g变为10.0g时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
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气泡.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实验室常 见的黑色粉末有CuO、MnO2、Fe3O4、铁粉、炭粉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______,无色溶液是______(只写一种假设). [设计实验]①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②检验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方法)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 [实验结论]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此气体是______,原假设成立. [讨论]若要制取该气体,应从图中选择发生反应的装置为______(填序号). | ||||
进行化学探究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下列因素与化学探究有关的是( ) ①提出合理假设或猜想②设计探究实验步骤③详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④合作进行化学实验⑤形成总结性报告
| ||||
高锰酸钾是一种盐,可溶于水,溶液显紫红色.课本上有一个“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的实验,某同学按课本实验步骤操作如下: ①取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实验室用的高锰酸钾晶体粒径大约为1--3毫米),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并估算其体积为Vmm3; ②将该高锰酸钾晶体溶解在有10毫升水的试管1中; ③从试管1中取出1毫升溶液,将其加人有9毫升水的试管2中(第一次稀释); ④从试管2中取出1毫升溶液,将其加人有9毫升水的试管3中; ⑤以上述方法继续稀释高锰酸钾溶液,到刚看不出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为止时,共稀释10次; 特别提示:已知在第9次稀释时,还能看出溶液呈淡紫红色.此时10毫升溶液中有1000个高锰酸根离子.该数据可作为本实验的估算比较标准.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取1毫升高锰酸钾溶液时,若俯视量筒读数,则所取溶液体积______1毫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下列课本中的哪一个实验,与本实验方法相似的是______. A.验证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D.探究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水的关系 (3)要提高该实验估算的准确度,下列哪两种改进方法一定正确的是______. A.在一支试管中加人蒸馏水作为无色标准,与稀释后的溶液加以比对 B.每次稀释时都从试管中取2毫升溶液,将其加人有18毫升水的试管中 C.将高锰酸钾晶体放人盛有蒸馏水的量筒中,根据量筒中液面变化,测量其体积 D.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小粒高锰酸钾晶体的质量,根据其密度计算出体积 (4)按该同学实验方法估算高锰酸根离子的大小约是______mm3;(用式子表示) | ||||
小宁和小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呢?小宁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你、小宁和小明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Na2CO3属于______(填“酸”、“碱”、“盐”); (2)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______; (3)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______; (4)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震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后,震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______(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溶液中的CO32-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5)小明同学在和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