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倩同学发现妈妈将一种商品名为“除垢净”的液体,倒在白色瓷质洗脸盆的水垢上,一会儿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白色瓷质洗脸盆的水垢被除去.【提出猜想】联想水垢的主要成

小倩同学发现妈妈将一种商品名为“除垢净”的液体,倒在白色瓷质洗脸盆的水垢上,一会儿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白色瓷质洗脸盆的水垢被除去.【提出猜想】联想水垢的主要成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小倩同学发现妈妈将一种商品名为“除垢净”的液体,倒在白色瓷质洗脸盆的水垢上,一会儿发现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白色瓷质洗脸盆的水垢被除去.
【提出猜想】联想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倩猜想“除垢净”的成分中可能有酸.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小倩找来两类不同的物质进行实验,并得出了下表结论.请你参与,并完成实验报告.
答案
解析
举一反三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实验一: 
 
“除垢净”的有效成分中一定有酸
实验二: 
 
实验次序12345678
H2O2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3%5%10%15%20%25%30%
MnO2粉末用量(克)mmmm0.60.60.60.6
收集到500mL气体所需时间(秒)6602202058025943
反应后液体温度(℃)2434395665676970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根据酸的5点性质设计实验方案时:①可用酸碱指示剂石蕊溶液,现象是石蕊变红,②可用活泼金属,现象是有气泡产生,③可用金属氧化物,最好是反应后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有颜色,现象较明显,④酸可和碱反应,但一般不用碱溶液,因为酸和碱溶液反应现象不太明显,⑤酸可和某些盐反应,但由于不知具体是什么酸,所以无法选择用哪种盐.
根据上述可知,实验一的实验步骤可为:往盛有锌粒的试管中加入“除垢净”,实验现象为:锌粒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实验二的实验步骤可为:往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加入“除垢净”,实验现象为:固体逐渐消失,且溶液逐渐变为蓝色.
【评价与应用】(1)除垢净的有效成分应为稀HCl而不应为稀H2SO4,原因是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而稀H2SO4和CaCO3反应生成的CaSO4是微溶物,它会覆盖在水垢上阻止反应的发生,从而使稀H2SO4不能进一步除垢.
(2)根据以上对除垢净的了解知道了除垢净中含有酸,所以使用时应注意:别洒在手上或衣服上;除完水壶中的水垢后一定要把水壶多冲几遍冲干净才能使用;不要将“除垢净”溶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中等等.
故答案为:【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验一:往盛有锌粒的试管中加入“除垢净”溶液锌粒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实验二:往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加入“除垢净”溶液固体逐渐消失,且溶液逐渐变为蓝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但所选试剂与产生的实验现象要对应)
【评价与应用】(1)稀盐酸(2)不要将“除垢净”溶液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今有五瓶浓度相同无标签的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硫酸、硝酸、硫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中的任意一种.取出其中的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实验现象如下:
题型:番禺区二模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前溶液无色.混合后溶液无明显现象,仍无色澄清
②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2
③混合后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静置后,有白色沉淀出现
④将③中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无明显现象
化学兴趣小组发现食品包装内已完全失效的“铁粉脱氧剂”呈红褐色.同学们对红褐色固体进行探究.
[初步分析]红褐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铁锈,因为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 ______等物质相互作用,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使铁转化为铁的化合物的过程.
[查阅资料]
(1)不溶性碱
加热


金属氧化物+水(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不变);
(2)铁与铜都属于金属,有部分相似的化学性质.如: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可以形成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
[提出猜想]
(3)红褐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写一种物质名称即可) ______,你猜想的依据 ______.
[设计实验]
(4)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要求写出操作、预期的实验现象)
______;
[反思与评价]
(5)通过以上探究过程,再结合资料(2)你对铁生锈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
______.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2C03、Na2S04、NaHC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其组成,小明取出两份相同的样品溶液于试管中,向一份中加入过量的盐酸,产生无色气泡;向另一份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1、[发现问题]
Na2C03、NaHCO3与过量的盐酸,均能产生无色气泡,Na2C03、Na2S04与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均能产生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溶液的成份.
2、[提出猜想]
猜想l:溶液中只存在Na2C03猜想2:______
猜想3:______猜想4:溶液中存在Na2S04、NaHCO3
3、[查阅资料]
BaC03溶于盐酸或硝酸,而BaS04不溶于盐酸或硝酸,Ba(HCO32易溶于水,但在其溶液加入碱可生成BaC03沉淀,加酸产生无色气泡.
4、[设计实验]
用胶头滴管取少量溶液加入试管中,再用滴管取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并滴加到试管A中,充分反应后,静置,然后过滤,将沉淀和滤液分别装入另外的两个试管中;往装有沉淀的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往装有滤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5、[实验现象]
沉淀不溶解,出现无色气泡.
6、[结论]______.
7、[反思与评价]
(1)除去溶液中少量杂质时,往溶液中加入适量______(填化学式)溶液.
(2)检验时加入氯化钡溶液,同时加入稀硝酸的原因是______.
为了鉴定实验室一瓶标签脱落的无色试剂,某同学开展如下实验:
步骤1:先用蒸馏水湿润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测得溶液的pH为2;
步骤2: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无明显变化;
步骤3:另取少量该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步骤1中错误的操作是______;根据以上实验可以推断该试剂为______溶液.
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是化学学习和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回忆你所做过的家庭小实验,选择你认为最理想的一次填写下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名称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