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一定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现有三组物质:①铜、水银、金属钠、冰  ②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氧化镁、一氧化碳

(1)按照一定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现有三组物质:①铜、水银、金属钠、冰  ②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氧化镁、一氧化碳

题型:双流县模拟难度:来源:
(1)按照一定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现有三组物质:①铜、水银、金属钠、冰  ②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氧化镁、一氧化碳  ③食醋、白酒、加碘食盐、氯酸钾.每组中均有一种物质所属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这三种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符号表示)
(2)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
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进行实验】
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④,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答案
猜想可行的实验方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①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②______果肉表面变色 
猜想③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④______温度高的先变色 
(1)①铜、水银、金属钠是单质,冰是氧化物.
 ②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非金属氧化物,氧化镁是金属氧化物.
 ③食醋、白酒、加碘食盐是混合物,氯酸钾是纯净物中的化合物.
(2)【进行实验】证明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可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要证明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可各取一小块苹果分别放入两支集满氧气的试管中,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两试管中苹果的变色速度.
【得出结论】猜想①实验,果肉表面不变色,说明猜想①错误,猜想②实验,果肉表面变色,说明猜想②正确,猜想③实验,果肉表面不变色,说明猜想③错误,猜想④实验,温度高的果肉表面先变色,说明猜想④正确,所以最后结论是:果肉表面变色是果肉中的成分与氧气作用的结果;“生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果肉变色速度越快.
【反思与评价】(1)因为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不与其它物质反应,所以猜想③最不正确;
(2)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不是绝对不溶于水,长时间放置后,水中会溶解少量氧气;
(3)为了防止果肉与氧气反应而变色,可以采用将水果采用真空包装,并低温保存的方法.
故答案为:(1)H2O;MgO;KClO3
(2)【进行实验】
举一反三
题型:宣城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猜想可行的实验方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①  
猜想②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猜想③  
猜想④各取一小块苹果分别放入两支集满氧气的试管中,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两试管中苹果的变色速度 
厨房内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经①闻气味②尝味道初步确定它为白醋(醋酸的水溶液,醋酸的质量分数约为12%),取少量该溶液分别倒在两个杯子中,分别加入③纯碱④一枚铁钉,两个杯子均有无色气体放出,进一步证明它是醋酸,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①②是根据物质的______性质来判断(填“物理”或“化学”);
(2)你知道③④两个实验是根据酸类的哪些性质设计的?
答:______.
(3)已知这瓶白醋含醋酸为60g,计算此瓶白醋的净重约为______;含水分子约______个(1个水分子约是3×10-26kg,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题型:昌平区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A.实验的操作步骤   B.元素与人体健康
点燃气体--先验纯,后点燃
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配制溶液--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人体缺钙--会骨质疏松
人体缺铁--易患贫血症
人体缺锌--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
C.化学与环境保护 D.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减少水污染--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减少白色污染--使用可降解的塑料
减少煤燃烧污染--使用脱硫煤
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海产品保鲜--甲醛水溶液浸泡
煤炉取暖--放一壶水防CO中毒
市售某膨化食品袋中有一小包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小红拿了一包这样的干燥剂问老师:“袋中物质还是生石灰吗?”,老师提议她自己通过动手实验来推断其成分.小红在老师的启发下,完成了实验.实验过程如下,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______
实验过程:
题型:普陀区一模难度:| 查看答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现象分析与结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将少量干燥剂放入试管中,加少许蒸馏水,振荡.得到白色混浊物,试管壁发热.
②取上层清液,滴入1-2滴酚酞试液,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变红色并混浊①______
③另取少量固体干燥剂,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白色固体溶解.②______
③______
结论该包物质的成分中一定有______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A,经分析由Na2CO3、NaHCO3、CaCO3中的两种组成.小明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假设】白色粉末A的成分可能是
假设1:Na2CO3和NaHCO3
假设2:______;
假设3:______.
【查阅资料】小明收集了以下一些可能用到的相关资料
【资料1】碳酸钠、碳酸氢钠易溶于水,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显浅红色.
【资料2】碳酸氢钠能与碱溶液反应.如NaOH+NaHCO3=Na2CO3+H2O
【资料3】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0℃)
题型:常德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临沂模拟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阴离子
阳离子
OH-Cl-CO32-HCO3-
H+溶、挥溶、挥溶、挥
Ca2+
Ba2+
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探究的过程.他们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事实,想知道是溶液中的哪一种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了.
(1)猜想与假设:是溶液中的OH-使酚酞溶液变红了.
(2)查阅资料:NaOH溶液中存在着H2O、Na+、OH-等三种粒子.
(3)进行实验:
①在第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几乎不变色,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
②在第二支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此时溶液仍然不变色,说明 ______;
(4)得出结论:原假设 ______(填“成立”、“不成立”).
(5)反思与拓展:
在小组讨论时,小明同学认为以上的探究过程还可以进一步改进,使实验步骤更为简单,小明的改进要点是 ______,原理是 ______.
若在第三支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mL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出现的现象必定是 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