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小明发现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他想

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小明发现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他想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味精是烹制菜肴时常用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谷氨酸钠有鲜味,易溶于水。小明发现某品牌味精包装上标注:“谷氨酸钠含量≥80%,NaCl含量≤20%”,他想测定此味精中NaCl的含量。查资料:NaCl + AgNO3 = AgCl↓+NaNO3,谷氨酸钠的存在不影响NaCl性质。实验过程: ①称取该味精样品5.0 g,并溶于蒸馏水;②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③过滤;④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沉淀物多次;⑤将沉淀物烘干、称量,测得固体质量为2.87 g。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过滤操作所需要的仪器除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
(2)此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是否符合其包装上标注的标准?__________。应用:最近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 ℃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有毒),其对人体的影响甚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_______。
A.谷氨酸钠受热不发生化学变化
B.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大量食用味精不利于身体健康
D.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通过实验
答案
(1)漏斗
(2)23.4%; 不符合; CD
举一反三
蛋糕等食品包装中的除氧剂是一种黑色粉末状的固体,失效后带有红褐色.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其主要成份,将一包未变质的除氧剂分成两份:一份加入稀盐酸中,发现大量气泡产生;另一份加入到氯化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淡绿色,固体逐渐变红.请回答:
(1)该除氧剂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失效后红褐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 _  
(2)为了验证上述推断是否正确,可以用到一种物理方法,即    
(3)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___
A.凡是能与氧气反应的固体物质均可作为食品的除氧剂
B.该除氧剂不可用于牛奶果汁等饮料的保鲜
C.米饭蛋糕等食品的腐败变质属于缓慢氧化
D.一些食品中放小包装袋的氧化钙,主要是利用其能吸收空气中的氧气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为探究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加热分解的产物。取一定量样品进行加热,生成黑色固体,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思考并回答:
(1)产生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
(2)对生成的黑色固体物质的猜想是:①可能是炭黑;②可能是铁或铁的氧化物; ③可能是氧化铜。你认为上述猜想缺乏依据的是________(填编号),理由是_____________。
(3)从上述实验现象,你能否判断有水蒸气产生_______(填“能”或“不能”)?不用任何试剂,你判断是否有水生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对比实验是运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一种实验方法。课本中设计的下列实验属于对比实验的是[     ]
A.加热试管中火柴头
B.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
C.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题型:0110 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FeCl3溶液是否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①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江苏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在一支试管中加5%的H202溶液,
然后滴入适量的FeCl3溶液,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FeCl3溶液可以
催化分解H202
冬天护林人员常常会把从树根往上到一米左右都刷上“白灰”,因为冬天很多虫会把卵产在树体上,刷上“白灰”可以***死虫卵,还可以防止白蚁蛀食树皮。“白灰”的主要成分是石灰浆,即把氢氧化钙粉末与水混合呈糊状的浆液。小杰同学通过细致观察发现,“白灰”被刷涂在树体上以后会渐渐变得更白更硬,他对此过程很感兴趣,于是刮下来一些,打算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究。
(1)你认为“白灰”刷涂以后变白变硬和空气中的_______有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请你和小杰同学一起对刮下来的“白灰”的可能成分进行分析和研究:
假设①:氢氧化钙部分变质,样品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和_______。
方案①:

假设②:氢氧化钙全部变质,样品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
方案②:_________。
(3)反思与评价:你认为方案①中的步骤_______存在问题,理由是________,正确做法应为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