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用了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步骤】: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采用了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步骤】: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实验分析】(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2)写出该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的现象为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小强实验操作均正确,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25mL
| mL
| 【实验结论】: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为 。 【实验反思】:小红同学实验误差较大,请你帮她分析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 (请写出其中一条)。 |
答案
(1)使铜丝与氧气接触更充分(2)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 铜+氧气→氧化铜 (3)20 (4)氧气大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4)装置漏气 |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我们常用燃烧红磷或白磷的方法,因为磷燃烧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几乎不占空间,使得内外产生气压差,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本题用的是铜丝,生成物是氧化铜固体,一样能达到相应的效果。 (1)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让空气在玻璃管中流动,增大与氧气的接触机会,使之充分反应,保证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消耗完; (2)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故现象是红色变黑色;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铜+氧气氧化铜; (3)由于空气中氧气占其体积的左右,故小强实验操作均正确时,剩余气体是20mL,实验得出的结论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实验误差较大的原因有:①装置气密性不好;②铜丝的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消耗等。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根据实验操作图,回忆实验中的现象,由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从而理解该实验的探究目的;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是近几年中考的重点之一,要好好把握,本考点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
举一反三
下列各组气体中,均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A.CH4、CO2、H2 | B.CO2、HCl、N2 | C.SO2、CO、NO2 | D.HCl、N2、O2 |
|
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适宜充入的是 |
(8分)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⑴空气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写化学式)。 ⑵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实验室可通过多种途径制取氧气,如分解过氧化氢、加热高锰酸钾、电解水等,从降低能量消耗上思考,你选择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 ⑶右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硫或木炭 B.最终进入瓶中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 C.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瓶中的水位上升越高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⑷酸雨是指pH<5.6的雨、雪等各种形式的大气降水,它主要是由含硫燃料(煤和石油)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硫造成的,其危害极大。某科技工作者经测定得出酸雨的pH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酸雨的pH
| 3.58
| 4.59
| 4.86
| 小麦减产(%)
| 10
| 5
| 3
| ①根据数据判断,酸雨的酸性越 (填“强”或“弱“),小麦减产幅度越 (填”“大”或“小”)。 ②酸雨的形成主要是二氧化硫与水作用产生的亚硫酸(H2SO3)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硫酸的缘故。该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⑸保护空气,提倡“低碳”,减少温室效应,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的循环体系。
从图中分析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B.利用降温、加压将二氧化碳分离是化学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氢气在复合催化剂下反应产物是混合物 D.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等物质燃烧都有二氧化碳产生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