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27.(11分)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 Na2S4 + O2 + 2H2O =

(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27.(11分)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 Na2S4 + O2 + 2H2O =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7.(11分)四硫化钠(Na2S4)固体可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反应原理为:2 Na2S4 + O2 + 2H2O =" 8S↓+" 4 NaOH。
【实验资料】
①四硫化钠(Na2S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其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②四硫化钠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
③NaOH溶液呈碱性,可吸收硫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④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溶于水,常温下与NaOH溶液不反应。
【实验过程】
①取碳酸钠、 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热(如图1所示,夹持装置已略去),制得Na2S4,反应为4Na2CO3 + 12S + X 2 Na2S4+ 2 Na2S2O3 + 4CO2,X 的化学式为      ,蘸有浓NaOH 溶液的棉花的作用是                                                  
②冷却后,取下棉花,放置一段时间,再向该试管中加入10ml水,迅速塞紧橡胶塞,充分振荡,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1(如图2所示)
③将该试管插入水中(如图3所求),取下橡胶塞,观察到                            
                                                         ,塞紧橡胶塞。将试管取出,倒过来,测量液面至橡胶塞下沿的距离,记录数据h2,理论上h1:h2=         
④按照①~③再重复实验2次.3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h1/cm
11.2
11.4
11.6
h2/cm
8.9
9.1
9.2
 
【解释与结论】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反思与评价】(1)若实验过程②中,取下棉花后,未放置一段时间即进行后续操作,会影响测定结果,请说明有何影响,并阐述理由:                              。(2分)
(2)若要保证实验的效果,至少需要生成四硫化钠(Na2S4)0.174g ,则理论上实验时至少取碳酸钠粉末    克?写出计算过程(2分)
答案

【实验资料】  174;  73.6%
【实验过程】 O2 ;吸收二氧化碳和Na2S4受热产生的有毒气体硫化氢 

MnO2

 
有淡黄色固体产生,试管内液面上升;    5 :4【解释与结论】 20.5%
【反思与评价】
(1)若未放置一段时间,结果将偏小;因为第一步反应消耗了试管空气中的氧气,若不静置第二步反应中氧气含量偏低,测量结果偏小。
(2)0.212g   
解析

试题分析:
【实验资料】相对分子质量指分子中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四硫化钠(Na2S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3×2+32×4=174。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指化合物中硫元素质量占整个化合物质量的百分数。列式为:(32×4/174)×100%=73.56%,题目要求精确到0.1%,结果为73.6%。
【实验过程】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所以X的化学式为O2。根据4Na2CO3 + 12S + X 2 Na2S4+ 2 Na2S2O3 + 4CO2,碳酸钠、 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热会产生CO2,根据【 实验资料】②四硫化钠受热时,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少量有毒气体硫化氢,③NaOH溶液呈碱性,可吸收硫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综合可知,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应该是吸收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
③冷却后,试管中固体为Na2S4和 Na2S2O3,再加入水,根据2 Na2S4 + O2 + 2H2O =" 8S↓+" 4 NaOH可知,生成淡黄色物质硫,试管中的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再倒插入水中,试管中的水面会上升。所以本题答案为:有淡黄色固体产生,试管内液面上升。h1实质是空气的体积,h2是把氧气消耗后剩余气体的体积,实际上主要是氮气的体积,所以h1 :h2=5:4
【解释与结论】根据第1次实验数据,氧气体积为11.2-8.9=2.3,空气体积为11.2,所以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3/11.2×100%=20.5%
【反思与评价】
(1)若未放置一段时间,结果将偏小;因为第一步反应(碳酸钠、 硫粉混合后置于试管中加热)消耗了试管空气中的氧气,若不静置第二步反应中氧气含量偏低,测量结果偏小。
(2)此题为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计算时依据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表示各物质的质量比进行计算。具体解题过程为:
解:设需要碳酸钠的质量为x
4Na2CO3 + 12S + X 2 Na2S4+ 2 Na2S2O3 + 4CO2
424                     348
x                     0.174g 
 
x=0.212g
举一反三
把12g某固体放入9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滤出该固体2g,则该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A.10%B.11.7%C.12%D.13.3%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甲所示.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       
(2)图乙所示属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图甲中为了准确控制反应的进度,可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当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此时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        
(4)40克固态的氢氧化钠配制成溶液后,能与245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校兴趣小组同学收集到含有硝酸银的溶液10g,他们利用铁锌合金回收其中的金属银,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固体A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写出铁与硝酸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计算硝酸银的相对分子质量       ;原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一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称取25.0g石灰石样品,平均分成两份,并分别加工成块状和粉末状;
②将两份样品分别投入两个锥形瓶中,各加入足量的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样品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由图中曲线分析得出,影响该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请另外举出—个生活或生产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实例:                                       
(2)每份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3)若每份样品中加入l0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不考虑水、氯化氢的逸出.结果精确到0.1%)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亮提出了“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质量分数值是多少呢?”这个问题后,他对此展开探究,他先把一个集气瓶装满水后,倒出1/3体积的水后,用玻璃片盖上,倒置于水槽之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停止收集,正放于桌上,试计算,他收集的这瓶气体中氧气的体积数。(精确到0.1%)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