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所追求的是一个以“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所追求的是一个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所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的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指什么?(1分)
②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哪两种“和谐”?(2分)
③和谐,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请举例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除孔子以外)及他们关于和谐的观点。(4分)
答案
①仁:即爱人
②和: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③墨子:兼爱非攻;
孟子: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或不要过分…) 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孔子思想内容的理解,由材料中“儒家……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信息以及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仁”是孔子提出的学说,包含一切美德,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第二题,主要考查对儒家“和谐”思想的准确理解,由材料中“‘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可归纳出“和谐”指的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题,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主要内容,解题时注意关键信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除孔子以外)”“和谐的观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孟子强调持续利用自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强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等。
举一反三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起初是为了纪念下列哪位伟大历史人物(     )
A.屈原B.商鞅C.扁鹊D.孙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早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是(     )
A.法家代表人物韩非B.儒家代表人物孔子
C.道家代表人物老子D.兵家代表人物孙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识图题(10分)

(1)图中人物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2分)
(2)他的思想主张有哪些?(3分)
(3)他有哪些主要 成就?(4分)
(4)他的思想对后世有什么影响?(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  )发展而来的
A.钟鼎铭文B.大篆     C.甲骨文 D.隶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