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该典籍是A.《韩非子》B.《孙子兵法》C.《道德经》D.《论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该典籍是A.《韩非子》B.《孙子兵法》C.《道德经》D.《论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该典籍是
A.《韩非子》B.《孙子兵法》C.《道德经》D.《论语》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本题,题中的关键是信息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意思是博学而且志向坚定,喜欢提问而且乐于思考。那么仁义就在其中了。根据所学知识,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创办儒家学说,提出仁,后来战国时期孟子又提出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分压迫人民,后来,孔子的弟子根据孔子的言论整理《论语》一书,A是法家思想的著作,B是兵家思想的代表作,C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D题目的意思符合孔子“仁”的思想,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要识记清楚,然后在分析题意,看诸子百家中那个思想符合题意,然后得出正确答案。这几派的主要思想如下: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主张「德治」和「仁政」,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
举一反三
战国时期,各家各派之间相互批评,彼此影响。下列学派与它的代表著作对应不正确的是
A.兵家——《孙膑兵法》B.道家——《墨子》
C.法家——《韩非子》D.儒家——《孟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如下图(今位于合川草街乡育才学校的旧址)

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材料二:秦朝以法家学说治天下,……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华文化从此和孔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孔子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国学大师柳诒征(注:人名)以孔子为“中国文化之中心”,“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选载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请回答:(1)材料三《刚要》中提到的“改革创新、促进公平”的思想,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上都已经有所体现。请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以具体的史实对此加以说明。(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
(3)育才学校的建立是抗战时期重庆文化教育繁荣的表现,请根据所学知识,概括重庆文化教育发展的原因。(2分)
(4)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教育改革的浪尖上。为了真正贯彻教育改革《刚要》的精神,为了国家教育的未来,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1年举办的“都市风采”京津沪渝声乐组合大赛中,由松江区文化馆陆春彪作词、刘勇作曲的歌曲《方块字》获本次大赛银奖,“篆隶楷行映日月,田字格里唱摇篮。”唱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下列对“方块字”的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A.金文——甲骨文——行书
B.甲骨文——隶书——楷书
C.甲骨文——小篆——隶书
D.甲骨文——金文——小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上述话是谁的名言?这些话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2)他是哪家学说的创始人?记载他言论的书叫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格言出自(    )
A.《论语》
B.《墨子》
C.《孙子兵法》
D.《孙膑兵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