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7分)探究一:制度篇(1)商鞅变法开一代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7分)探究一:制度篇(1)商鞅变法开一代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7分)
探究一:制度篇
(1)商鞅变法开一代先河,请写出其中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影响最大的措施。(1分)
探究二:人物篇

(2)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富有创新意识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帝王的图像。下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填字母,1分)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探究三:交往篇
(3)丝绸之路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请简述丝绸之路的作用。(1分)
探究四: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以上图片中哪一项发明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发展?(1分)
(5)写出与下图内容有关的苏轼的代表作及《窦娥冤》的作者。(2分)

探究五:改革篇
(6)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在经济改革方面有何创新?(一例即可1分)
答案
(1)承认土地私有 (1分)      (2)D (1分)
(3)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1分)       (4)印刷术 (1分)
(5)《念奴娇·赤壁怀古》(1分)  关汉卿 (1分)
(6)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股份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例即可,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其中第一条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影响最大,因为它废除了奴隶社会时期的土地制度,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秦国封建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据历史时间、历史朝代排列先后顺序的内容。本题的一个读图题,同时也是一个排列历史时间顺序的题目。通过读图和读题和所学知识知道:①李世民(唐太宗)生活于唐朝时期;②嬴政(秦始皇)生活于秦朝;③孝文帝生活于北魏时期;④朱元璋(明太祖)生活于明朝时期。故答案选D
(3)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内容。陆上丝绸之路开通后,使者和商人把中国丝和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运到西域、西亚,甚至到欧洲;又将西域各国,甚至欧洲的物品输入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加强了我国和东南亚地区、印度洋沿岸各地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故答案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4)本题考查的是四大发明的内容。这四幅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四大发明,其中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是印刷术。印刷术传到欧洲后,改变了原来只有僧侣才能读书和接受较高教育的状况,为欧洲的科学从中世纪漫长黑夜之后突飞猛进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物质条件。
(5)本题考查的是宋词、元曲的内容。由材料中:苏轼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可知其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由元曲名《窦娥冤》可知其作者是关汉卿。
(6)本题考查的是改革开放的内容。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方面我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1978年十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5年以来进行的国有企业的改革;1912年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一例即可)。
举一反三
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核心内容之一,探究中外政治思想文
化发展的进程和重要内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8分)
【思想篇】
                  
图一 孟子         老子             墨子                图二 但丁  
⑴图一、图二分别让你能联想到哪些重大的思想运动?(2分)
【政治篇】
                      
图三 秦朝政治制度示意图                图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权力示意图
⑵根据图三指出秦朝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图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是通过哪一部法律文献加以确立的?
【改革篇】
材料一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北周政权,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1883年,日本人在东京的鹿鸣馆仿照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进行活动。

⑶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3分)
⑷材料三现象的出现,源于日本19世纪中期的改革哪一改革措施?(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某历史学习小组要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不应入选的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以下是出土于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工具的图片,你知道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是(   )
 
A.打制石器B.磨制石斧C.骨耜D.铁犁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古人诗句“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中所称赞的人物的主要贡献是(   )                          
A.修建都江堰B.治理黄河
C.进行变法D.创立儒家学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人物图像所反映的主题
       
商鞅              孝文帝           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A.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科技改变生活
C.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 D.战争与和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