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问题。(18分)材料二: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都江堰。两千多年的事实证明,都江堰真正体现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意义。2000年,

读图,回答问题。(18分)材料二: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都江堰。两千多年的事实证明,都江堰真正体现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意义。2000年,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读图,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二: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很大程度上受益于都江堰。两千多年的事实证明,都江堰真正体现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意义。2000年,都江堰及其附近的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1)材料中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谁在什么时期主持修筑的?(4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都江堰的作用是什么?(4分)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什么要把都江堰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4分)
(4)都江堰的修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6分)
答案
(1)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战国 时期主持修筑的。
(2)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此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3)都江堰是古代成都人民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创造,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效益,它创造了世界奇迹。(言之有理即可)
(4)顺应自然,利用自然,保持可持续发展,让子孙后代受益;了解都江堰的防洪灌溉功能,认识其历史功能;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都江堰的内容。从图中“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组成部分可以判断,该水利工程是我国著名的都江堰。关于都江堰,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它是战国时期秦国太守李冰父子修筑的。
(2)战国时期秦属太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位于长江的支流岷江流域,都江堰的修建消除水患、灌溉农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四川人民。所以四川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洪、灌溉。
(3)李冰当时修建都江堰主要是为了防洪、灌溉。但在今天它发挥越来越多的效益,如:养殖、发电、航运、旅游等等,它创造了世界奇迹。
(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本题体现的是水利工程的兴修特点。
举一反三
商鞅变法遭到秦国守旧贵族的极力反对,主要是因为下列哪一法令的推行?
A.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
C.鼓励生产D.奖励军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摘自《史记》商鞅语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李白【古风】组诗第三
材料三:世界主要大国位置图,如下图所示

材料四:19世纪中期,明治政府决心进行改革,C国(见上图)专门派人远赴欧美。经过考察学习后,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积极向西方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兴办工业企业。
材料五: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群情激动,他们给光绪皇帝上了一封奏疏,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关系?(2分)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写出A、B、C三国的名称。(3分)
②A、B、C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
(3)①材料五中的“条约签定”指的是哪个条约?(1分)
②此“条约签定”和材料四有何联系?(1分)
③材料五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个派别?(1分)
④这个派别的诉求最后结果怎样?(1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2分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你的家里一定有这样一本户口簿(如右图)吧,历史上曾把户口制度作为重要改革内容的是(   )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
C.管仲改革D.忽必烈改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措施的调整关乎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耕,地利不尽出……务本于内,废井田,开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材料三 “行之五六年,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    
——《农桑辑要》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谈谈当时是如何解决“草不尽耕,地利不尽出”的现象的?(2分)
(2)材料二说明唐太宗的何种治国理念?(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太宗的什么措施体现了这种思想? (1分)
(3)材料三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1分)这次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促进农业发展的共性因素是什么。(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复习课上,老师在大屏幕上打出了商鞅、北魏孝文帝、明治天皇、亚历山大二世等人物画像,那么这节历史课的复习专题应该是
A.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科技改变生活
C.推动社会进步的变革 D.战争与和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