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请就以下两次著名历史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获楚魏

(6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请就以下两次著名历史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获楚魏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6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请就以下两次著名历史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敕勒歌》
注:大家熟知的《敕勒歌》原为高车族创作,后来被译鲜卑语,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以汉语为正音,《敕勒歌》才被译为汉语保存流传下来。
小题1:举例说出商鞅之法中使“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措施?(3分)
小题2:孝文帝改革有什么重要的意义?(1分)
小题3:请就孝文帝改革后“汉人胡化”,“胡人汉化”各举一例。(2分)
答案

小题1:改革土地制度(1分),重农抑商(1分),奖励军功(1分)
小题2: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加速了北魏封建化(一点即可得1分)
小题3:羊肉串、烧烤、手抓羊肉(1分)穿汶服、写汉字、与汉族通婚(1分) (各答一点合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解题思路如下;
小题1:要求学生回答举例说出商鞅之法中使“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废井田,允许土地私有,奖励军功,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使国家逐渐富强起来。
小题2:要求学生回答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进程,有利于胡汉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也加快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小题3:要求学生回答孝文帝改革后“汉人胡化”和“胡人汉化”的例子,根据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后,胡汉经济文化交流得到发展,汉人接受了胡人的生活习惯,如羊肉串,手抓羊肉,烧烤等,鲜卑族也穿起了汉服,学写汉字,与汉族通婚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实现了富国强兵,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要富强就必须走改革之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力增强了,人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建成一个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举一反三
假如你给战国时期的蜀守李冰画像,你可以选择的历史场景是
A.上书秦孝公请求变法B.主持开凿灵渠C.主持修建都堰D.主持修筑长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立木为信、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和奖励耕战等。”据此判断这里反映的是
A.商鞅变法B.北魏孝文帝改革
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08 年5 月12 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距震中不足15公里的岷江上著名水利枢纽工程基本完好。它两千多年来始终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巨大作用。主持修建这项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的是:
A.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
B.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庞涓
C.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D.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商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
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②奖励耕战
③根据军功授予爵位和田宅         ④建立县制,派官吏管理
A.① ② ③ ④B.① ②C.③ ④D.① ② 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  )。
A.允许土地私有B.重农抑商C.实行“连坐法”D.推行县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