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同学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其中属于中外文化交流主题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小明同学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其中属于中外文化交流主题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小明同学收集到以下几幅图片,其中属于中外文化交流主题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唐蕃会盟碑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外交往史实的准确识记,解题时紧扣“中外文化交流”即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流,据此可以直接排除③,其属于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因此可以直接排除BCD,而①②③均属于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交往,故选A。
举一反三
(9分)2011年岁末,中国第一部海洋文化纪录片《走向海洋》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隆重推出,收视率节节攀升。一道独特而醒目的海洋文化景观,激起国人对相关历史的追溯。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明朝将领戚继光说: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三  郑成功写给荷军驻台湾总督的招降书: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二  中国人真正深入思考海权问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敌坚船利炮的入侵,使得相当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并由此开始关注海权。一时间,中国海上力量出现了短暂的“复兴”。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外界因素也成了刺激社会思想的重要动因。近30年来发生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一系列事件,都使海洋、海权等问题在中国的热度不断升温。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清朝时期,材料一图2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与哪一对外政策有关?(2分)
(2)材料二中戚继光为实现“海波平”的愿望,带领沿海军民进行了怎样的军事斗争?材料三中的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哪一年?材料二和三表明明清时期我国面临着怎样相似的问题?(3分)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在哪一次运动中实现了海上力量的短暂“复兴”?这一复兴运动的***与后来发生的哪一次战争有关?(2分)
(4) 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两个原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013年以来,菲律宾在南海动作接连不断,先是无故扫射台湾渔船,造成一名船员死亡,后又挑起仁爱礁冲突,利用一艘破旧船只长期非法侵占中国岛礁。下列哪件事能够说明中菲在古代曾经友好往来过(   )
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
C.郑和下西洋D.马可波罗来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明与文化的交流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和平交往实现,一类是通过战争等非和平手段实现。下列人类交往属于和平交往的是(   )
A.郑和下西洋B.希波战争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D.闭关锁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年来,一次关于海权意识的调查结果表明:80.6%的国人不知道黄岩岛的正确位置;96.8%的人没读过被西方奉为经典的《海权论》;57.1%的人不知道中国海监的真实身份。也很少有人知道,中国还有被九段线拱卫着的约300万平方公里的主张管辖海域。海运兴,则国运兴。请回答:
(1)600多年前,中国人曾经开创了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请用相关史实论证这一观点。(2分)
(2)大约半个多世纪后,欧洲人逐渐掌握了世界制海权,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面貌,更带来了欧美国家的巨变。结合所学知识,请解释“巨变”的含义。(1分)
(3)19世纪60年代,面对西方国家从海上的步步紧逼,洋务派疾呼“海防一日不可缓”,为此他们的应对措施是什么?(1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题和(3)题中所述历史事件间的内在联系。(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自古就是航海大国,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他的船队最远到达(  )
A.马六甲B.日本
C.印度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