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

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近代前期,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以)证(明)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等到自强、变法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到)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州船政学堂、上海制造总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发生怎样的变化?(3分)
(2)根据材料二中的“从机器上感觉不足”,清政府提出什么口号?其目的是什么?(2分)
(3)意识到“制度上感觉不足”后,中国进行了怎样的探索?(2分)
(4)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孙中山救国救民方案的革命理论。(1分)概括说明这一理论的实践有何积极作用。(2分)
答案
(1)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由阶级矛盾演变为民族矛盾 (3分)
(2)自强   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2分)
(3)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或维新变法运动   (2分)
(4)三民主义 (1分) 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中的“拳匪运动”是指义和团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扶清灭洋”, 反映出当时由阶级矛盾演变为民族矛盾;
(2)材料二中的“从机器上感觉不足”,清政府提出了“自强”的口号,其目的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
(3)意识到“制度上感觉不足”后,中国进行了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或维新变法运动。
(4)孙中山救国救民方案的革命理论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
点评:关于义和团运动,学生还要知道它属于民间秘密组织,参加者是多是农民、手工业者,他们练拳习武,进行反清活动。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他们打出“扶清灭洋”的旗帜,掀起了一场反帝斗争风暴。关于洋务运动,学生还要知道,其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洋务运动的实质是一场地主阶级发起的自救运动。关于戊戌变法,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有: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在教育方面的内容还有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政治方面取消多余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戊戌变法的作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另外学生还要掌握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举一反三
“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材料主要揭露了  
A.《南京条约》的危害B.中俄《北京条约》的危害
C.《马关条约》的危害D.《辛丑条约》的危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上有很多事件前面冠以事件当年的干支纪年年号,如《辛丑条约》中的“辛丑”二字。下列事件中,未采用这种习惯称法的是
A.1894年的中日战争B.1898年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C.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1911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这一规定应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完成了他一生中签订的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两个月后,在北京病死。下图是李鸿章在签订这一条约时的情景。这“最后一个”条约是指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