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洋机器与耕织、刷织……——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

阅读下列材料:(20分)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洋机器与耕织、刷织……——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洋机器与耕织、刷织……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 ……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6分)
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2分)
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什么运动?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6分)
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6分)
答案
(1)江南制造总局或上海轮船招商局;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资产阶级
(3)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有批判的学习)
(4)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解析

试题分析:(1)近代企业:这一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要求回答李鸿章创办的工业企业,只要基础知识熟练,不难答出,即江南制造总局或上海轮船招商局。进步作用:只要理解近代企业的生产手段,就可以知道它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由材料二中的“立宪法开国会”、“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可以看出这是在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而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的主张,所以康有为等人应该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也可以知道康有为等人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
(3)“德、赛两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是民主和科学两个英文单词缩写后的音译。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新文化运动,“德、赛两先生”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持有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有批判的学习)。
(4)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所以其变化就是由洋务运动时期的“师夷长技”(先进技术)到戊戌变法时期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再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举一反三
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政府,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 促成“柳成荫”的是﹙  ﹚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修建了铁路极大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
C.创办了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D.创建了近代海军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从1840年起,有着光辉农耕文明历史的中国进入了一个艰难求索、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近代化的艰辛探索始于哪一历史事件(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B.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D.洋务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口号是时代的产物,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下列哪一口号反映近代经济工业化的探索(   )
A.自强求富B.变法维新C.扶清灭洋D.民主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减少10万匹。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商人、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材料二:“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用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
⑴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写出两点)。(4分)
⑵材料二中 “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更为可取的方面”分别指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子觉悟,一面算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于是福建船政学堂、上海制造局等渐次设立起来……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是感觉不足。——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4月)
⑴列举从“器物上感觉(中国)不足”的代表人物。为此他们在实践上有何行动?(4分)
⑵中国人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为此相继开展了什么政治活动?这 些活动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作用如何?(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