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他的不抵抗政策,我东北三省旋即沦入敌手,这样于国于民不利的人,留有何用? ——1936年,东北军爱国官兵材料二:若先生能改变攘外必先安内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他的不抵抗政策,我东北三省旋即沦入敌手,这样于国于民不利的人,留有何用? ——1936年,东北军爱国官兵材料二:若先生能改变攘外必先安内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他的不抵抗政策,我东北三省旋即沦入敌手,这样于国于民不利的人,留有何用? ——1936年,东北军爱国官兵
材料二:若先生能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听先生指挥。——周恩来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中的“他”“先生”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则材料是在什么事件发生时说的?他们的主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你是当时的国民,你会赞同谁的主张,为什么?如果当时的英美两国也和你赞同的主张一样,你认为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指蒋介石。
(2)是在西安事变发生时说的。爱国官兵主张将蒋介石处死,周恩来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3)赞同周恩来的主张,因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能促成统一战线建立,结束长期内战的形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有利于团结全民族力量,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争取民族解放。促使了国民党营垒的进一步分化,粉碎了国民党内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
英、美的目的是希望利用中国力量牵制日本侵略以维护自己的利益。
举一反三
下面的是我国的两座著名纪念馆图片,仔细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


图甲

图乙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材料二:“不能冲动,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南京政府‘绝对不抵抗主义’的电告不能不听,忍辱方能负重,小退以图大进,不可不慎!”张学良咬紧牙关,声音颤抖地向东北军发布命令:“不能打……我方当忍辱负重,勿使事态扩大,静候中央的外交干涉。”
材料三: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四:原东北军将领张学良逝世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
请回答:
(1)材料一这份电文是谁下达的?材料二是谁下达的命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这份电令说明对日什么态度?“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这份电令的后果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评价材料二所说的这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中“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与材料三有关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能谈谈张学良得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高度评价,被称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的原因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形象(镣铐上写着不抵抗)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的主要原因是

[     ]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C.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下列内容都是你熟悉的,但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把它辨别出来
[     ]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B.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D.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阅读下列材料: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歌曲《松花江上》歌词
 请回答:
(1)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那是个“悲惨的时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东北迅速沦陷的根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歌曲表达了东北人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