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凡尔登战役 ②五四运动 ③巴黎和会的召开 ④三国协约的形成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④①③②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凡尔登战役 ②五四运动 ③巴黎和会的召开 ④三国协约的形成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④①③②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凡尔登战役 ②五四运动 ③巴黎和会的召开 ④三国协约的形成
A.②③①④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④①③②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凡尔登战役的时间是1916年,五四运动的时间是1919年5月4日,巴黎和会的召开的时间是1919年1月,三国协约的形成时间是1907年,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④①③②,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学生还可以不需要记时间,因为这些事件间存在因果关系:三国协约是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之一,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上损害了中国的权益,引发了五四运动。
举一反三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与抗争、奋斗与崛起,而在前进的道路上,却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为之进行着持续的探索与奋斗。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漫漫前夜】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1840-1949年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从1901年到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表现为“谷底”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的历史发展趋势就主要表现为“上升”了。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学者所谓“沉沦”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中国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革命征途】
材料二 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准备进行一次历史话题讨论,备选话题包括:
A.中共一大;B.挺进大别山;C.红军长征;D.五四运动;E、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材料二中的五个话题涉及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兴起逐步走向胜利的历史,请将它们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其中标志着我党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
【建设探索】
材料三 如下图

(3)以上图片展示了新中国建设时期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请任选其中一件简述其历史意义。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走过一些弯路,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之。(2分)
【改革开放】
材料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节选自习近平讲话
(4)哪一历史事件为改革开放的开端奠定了思想基础?改革开放这30多年我们进行了哪些伟大实践?(至少写出两件)(3分)
(5)今天,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落到了我们青少年一代的肩上。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面对未来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教科书及相关历史材料,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延续与变迁等概念,在探究过程中反思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途径之一。根据提示,完成探究活动。
教科书目录节选
(人教版)
历史材料
探究活动
九年级上册
材料一 大西洋沿岸部分国家(地区)在世界工业产量中的比重(出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 到1995年,美国的生产总值占了全球的一半,而它的人口总数却只占全球的6%。
——《美国史》
材料三 冷战进程中,美国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消耗了经济实力。……正是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特需”将日本从萧条中拯救出来。
——《战争与世界
经济重心的转移》
(1)1492年,航海家到达美洲。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沿岸工商业繁荣起来。(2分)
(2)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由时代进入时代。美国、走在前列。(3分)
(3)材料一、二体现的世界经济重心所在地由转移到了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年全面爆发的,促成了这种变化。(4分)
(4)据材料三,归纳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外部原因。(1分)
(5)综上所述,从世界经济重心转入、离去的原因中,可以得到哪些正确的历史启示?(2分)
第10课
资本主义
时代的曙光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20 课
人类迈入
“电气时代”
第21课
第一次
世界大战
九年级下册
第三
单元
第二次
世界大战
第8课
美国经济
的发展
第9课
西欧和日本
经济的发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举办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的纪念活动,以纪念
A.哥伦布到达美洲B.马可·波罗到达亚洲
C.迪亚士到达非洲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海防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国家的兴衰与荣辱,彰显着国家的实力和尊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制驭外夷者,……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国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
——魏源《海国图志》
(1)根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制驭外夷”方面的主要主张。(2分)(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2)与材料二中吴元炳“重于水师”的奏议相对应,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3分)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3)根据材料三,在“甲午一役”中,威海卫“水师”“毁于日本”具体指什么事件?(2分)由“藩篱尽撤”你会想到近代中国怎样的海防现状?(2分)
材料四 经过六十年建设,海军已发展成为由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防和陆战力量等组成的综合性军种,按照近海防御、远海防卫的战略要求,……着眼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要求,全面提高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远海机动和近海综合作战能力、维护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能力,海军发展成为兵种齐全、核常兼备的现代化军种,海军建设实现新的历史跨越。
——摘选自建国60年阅兵式解说词
(4)根据材料四,概括我国海军的特点。(2分)联系我国海军编队多次圆满完成远近海护渔护航任务以及“辽宁舰”航母正式列编的事实,你会得出什么结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历史是一面多棱镜,从不同角度和截面折射出时代的印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歌词中的历史印记】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1)这首歌词创作于什么时期?(1分)作者是谁?(1分)
[报刊中的历史印记]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和《解放军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指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方针。
——摘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上册
(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文革”结束后,在思想路线方面存在什么问题?(2分)这一问题是怎样解决的?(2分)
[票证中的历史印记]
 
票证A                     票证B
(3)从票证A的使用和废止到票证B的出现,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图片中的历史印记]
 
图1                         图2
(4)请围绕以上两幅图片,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作简要说明。(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