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四次调整农业的措施,它们的先后顺序是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大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①③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四次调整农业的措施,它们的先后顺序是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大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①③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采取了四次调整农业的措施,它们的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三大改造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③④②①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小题考查的是建国后土地生产关系的调整。根据所学知识得知,土地改革开始于1950年,结束于1952年,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是1958年党和国家***轻率地发动的;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年,根据一五计划,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对内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农村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结果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起来。
举一反三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的
A.使用权B.所有权 C.经营权D.管理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之处是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C.实行土地公有制D.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4.5
54.8
7.9
8.6
(1)观察上表,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改变?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什么?(4分)
材料二
 
(2)上述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2分)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3分)
材料四 澳门回归十多年来,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人均GDP已达3.9万美元,成为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
(4)“事实胜于雄辩”。材料四证明了哪一伟大构想的正确性?(2分)
(5)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B.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A.完成土地改革B.实现农业合作化
C.掀起“大跃进”运动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