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20分)材料一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20分)材料一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历史证明,制度和机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新中国发展历程时,搜集到以下材料。请你参与这次探究活动,完成下列任务。(20分)
材料一  1950~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1950年/%
1954年/%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人口比重
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
85.5
45.2
92.1
91.4
富农、地主
11.5
54.8
7.9
8.6
(1)观察上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是建国初期我国在农村开展的一项什么运动的结
果?该运动主要在什么地区进行的?(4分)该运动的完成有何重大意义?(4分)
材料二 看图说史

(2)上述图片和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完成标志着什么?(4分)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的、深刻的革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1978年在我国什么地方率先出现了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6分)
(4)综观上述材料,你从中获得了哪些认识?(2分)
答案

(1)土地改革;新解放区;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答对两点即可,4分)
(2)三大改造。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安徽凤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富强。(或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通过时间1950年、1954年,贫农、中农、富农、地主的变化,我们可看出本题考查的是土地改革的内容,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主要在新解放区进行,其意义是: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通过对图片: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报喜的分析,我们可判断出这一图片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三大改造,其意义是经过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且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8年在我国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出现了搞“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本题是一个开放性的、综合性的问题,通过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分析,我们看出这些重大事件都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所以得到的认识是:只有改革创新才能使国家富强或社会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举一反三
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废除的标志是 (  )
A.土地革命完成B.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D.三大改造完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建国后我党对农村政策进行了调整。下面是某历史网站就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政策的图片展,从图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与图一有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对农民有何意义?(2分)
(2)党和国家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分析图二信息,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哪一年?通过何种方式完成的?(2分)
(3)图三中,人民群众高举“人民公社好”的牌子。据当时报道,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这种做法正确吗?请简单说明理由。(2分)
(4)由图四看出,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7分)2004—2014年我国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说明上图所示历史事件的意义。(2分)
⑵1956年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其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什么形式?(1分)
⑶1958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出现了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哪两场运动?(2分)
⑷出现上图所示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1958年8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定把小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为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
——川教版八年级下册25页
材料三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表
1980年粮食产量
1981年粮食产量
1982年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07亿千克
7.15亿千克
材料四 确实,“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党和政府多年关注的问题。我们说把“三农”问题要摆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不是一般的表态,而是实际行动。这些年,我们为农民做了一些事情,比如……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问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的哪项运动?(1分)该运动有什么重大意义?(1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曾有过哪些重大失误?(2分)
(3)材料三中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了什么改革?(1分)
(4)材料四充分体现了政府意识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请就“三农”问题提出一条建议。(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i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自北师大版历史教材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实行什么制度?(2分)
材料二:

(2)图①取得“凤阳四年跨了四大步”成就的是什么主要原因?指出图②代表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的字母。简述图③与图①、图②的关系。(6分)
材料三: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共十八大报告
(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的是什么治国之路?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在国家发展道路探索上是什么态度?(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